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多措并举 以智能财税课程推动高质量就业


发布时间:2025-05-27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27日16版

近年来,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持续优化办学条件,稳步推进专业建设,“课程+实践”“指导+服务”的多维育人模式,以智能财税课程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

抓教学实践 夯实高质量就业基础

学校围绕新经济、新技术、新职业、新专业,聚焦财税改革发展新方向,不断深化专业建设,创新教学组织,科学设置课程体系,落实实践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夯实教学基础。学校着力打造国内一流水平的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财经综合仿真实训中心等10个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训室,并配备先进的实训教学软件;组织师生前往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参观交流,通过资源互通与协同创新,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创新发展,更好服务区域产业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推进“岗课赛证创”融合发展。学校连续4年组织“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考试,采用“课证融通”的形式,由模考、校考和统考三场考试组成,实现课程体系与职业证书的有效衔接,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基础。学校成功申报“1+X”金融智能投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并举办多次中级考核,有效提升学生的智能投顾职业能力和全面财富规划能力。

抓产教融合 提升高质量就业能力

学校瞄准国家政策导向和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交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构建校、企、生“多方共赢”新局面,实现各专业学生高质量就业。学校于2023年当选全国智慧财经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

深化产教融合。学校与江海证券在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指导学生技能大赛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促进产教融合。举办江海证券红旗大街营业部投教活动进校园讲座,深化推动投资者教育与职业教育跨界融合,拓展学生金融视野,为学生职业规划打下良好基础;与中联集团等5家企业进行多次交流与沟通,校企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双向服务、共同受益的原则,签署“校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建设智慧财经产业学院,全面实施数字经济战略、落实智慧财经人才培养。

强化政校企行合作。学校以推进跨境电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专业联动为动力,输出优质职业教育“走出去”,开展创新型职业教育数字国际化服务项目,为龙江对外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支撑。组织人员参加以“产教同行 共链未来”为主题的数智化与大模型赋能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与企业、高校代表一同分享行业最前沿的技术成果、成功案例与宝贵经验,探讨数智化与大模型产教融合的创新路径,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学校组织学生前往合作企业进行实践交流,让学生充分了解各自专业工作领域的业务情况,为学生挖掘和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实现校企互惠共赢、共同发展;与哈尔滨阿城区税务局共同签署“校政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建立“税收普法教育示范基地”,扎实开展税收法治教育、普及税法知识,帮助学生学习增长技能本领。

抓服务指导 提升高质量就业助力

学校紧扣就业关键期与黄金期,精准落实就业工作,优化就业指导,健全服务与保障机制,增加创新举措,全面压实责任,全力促进各专业学生高质量就业。

拓展就业资源。学校全面落实黑龙江省教育厅“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精神,抢抓春季就业工作关键期,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园招聘活动,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拓宽就业渠道。举办2025年春季专场系列宣讲会,采用线下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吸引众多上市、国企等优质企业参会,集中提供就业岗位,促进供需对接,全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邀请北京光大银行召开线上校园宣讲会,就银行行业的发展趋势、就业前景及个人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为学生就业提供宝贵的指导性建议。

做好就业指导。学校构建“政策引领+分层推进”的协同机制,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依托校院两级就业服务体系,持续完善“课程指导—精准帮扶”全链条育人模式,并加强校企合作资源对接,动态优化就业指导方案,切实提升就业服务实效,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

(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