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红色铸魂” 落实“五育”并举


发布时间:2025-05-27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5月27日07版

近日,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吉安职院”)学生龙承鑫入围《2023—2024学年度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成为江西省仅有的2名登榜代表之一。此次登榜不仅是对龙承鑫个人能力的充分肯定,更是学校坚持“红色铸魂”、“五育”并举育人理念的生动体现。

坚持“红色铸魂”,打造“五位一体”红色文化育人模式

吉安职院始终以“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育人核心,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形成了“课堂教学+教材开发+实践活动+环境育人+平台推广”“五位一体”的井冈山精神“红色铸魂”教育模式。

开设红色课程,筑牢思想根基。学校开发覆盖教材、课程、案例库的育人内容体系。联合行业企业编撰职教特色教材,开设“井冈山红色文化”“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等课程,实施“专业+红色文化”课程思政工程,将井冈山精神融入专业教学。

打造特色班级,创新实践载体。学校创设“1+X”特色班级育人模式,以专业行政班级为根基,拓展多个红色班级,形成“映山红”退役军人示范班、“鸿鹄”专升本励志班、“彩虹”创新创业实验班等多元育人平台。

构建红色矩阵,深化知行合一。学校构建“读本+活动+舞剧+实践”红色文化育人矩阵,优化“红色家书诵读、红色故事讲演、红色歌曲合唱、红色微视频创作、红色精神微讲解”的“五红”系列品牌活动,学校与北京舞蹈学院联合打造的革命题材舞剧《井冈·井冈》获得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吉安红色记忆》被评为第七届江西省优秀社科普及读物,打造“家电医生”“红医天使”等9支优秀志愿服务队伍。

营造红色场域,浸润育人生态。校内建设“井冈山红色家书馆”“映山红书院”“红色影院”等,构建沉浸式井冈山精神育人环境。校外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等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开展“一线课堂”、红色调研等红色走读活动。

深化产教协同,拓展育人边界。学校牵头成立职业院校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全国职业院校红色文化研究与教育联盟、中国红色旅游研究院井冈山分院等机构,承办职业学校“文化育人”论坛、红色走读研修实践夏令营等活动,共同开展产学研用一体化项目。

落实“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始终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构建“德育为先、智育为重、体育为基、美育为要、劳动教育为径”的育人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增强职业教育学生的岗位适配能力。

德育为先,培根铸魂。学校把握课程育人主渠道,实施“专业+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思政试点工程等,全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邀请时代楷模曲建武等开设讲堂,打造“一课多师”“双师同堂”等情境式、专题式思政课堂。

智育为重,提技升能。学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先后牵头成立电子信息市域产教联合体、全国电子电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技术研发中心,与280余家企业共建生产实训基地,将生产过程紧密融入教学过程,提升学生技能操作能力。

体育为基,强体固本。学校搭建课程改革、自主锻炼、校园联赛、文体活动四大平台,探索形成“学、练、娱、赛”体育育人体系。开设“花样跳绳”“健身气功”等体育课程,设立“东园龙”舞龙非遗传承班,全年常态化开展10余场群众性体育活动。

美育为要,尚美雅情。学校实施“筑美、强美、亮美”三大工程,开设“艺术鉴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公共必修课,开办吉州窑非遗、竹编非遗等特色班级,连续9年举办师生艺术作品展,获评全国职业院校非遗教育传承示范基地和传统技艺传承示范基地。

劳动教育为径,培劳养志。学校构建“劳动教育+专业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创新创业”的劳动教育体系。开展农民丰收节、职业教育活动周等活动,以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以创业园和训练营为渠道,开拓“创新创业+劳动实践”劳动教育培养模式。作为2025年江西省大中小幼劳动教育宣传展示月启动仪式的高校展示点,学校依托立体化展区布置、沉浸式体验活动和专业化讲解服务,全方位展示了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丰硕成果。

通过多年探索,吉安职院先后涌现出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获得者,师生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200余项,学校先后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江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西省文明校园,为吉安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近3万名技术能手,大批学子扎根革命老区服务乡村振兴与红色文旅产业发展。

未来,吉安职院将持续深化“红色铸魂”育人体系,夯实“五育”并举理念,为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和吉安市“十大攻坚战”提供人才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袁金星 黄森文 袁静云 肖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