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职业学院:奏响“专产”协同曲,夯实“产教”融合基


发布时间:2024-12-27 浏览量:

滨州职业学院立足区域经济特色,深化专业匹  配产业、学校对接企业,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融合深,招生专业精准匹配重点产业。“开门开放、多元多样”,着眼区域产业特点,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推动专业结构优化升级,主动服务区域重点产业,服务新兴产业发展。学校积极开展专业调研,促进专业向中国智造、互联网+、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优化调整,持续深化“融合衔接、动态调整”的专业群发展机制。动态监控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匹配情况,建立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供需关系谱系图,实时诊断专业与产业对应变化关系,主动对接全市十大产业更新迭代。近年来,学校根据产业发展调整优化5个传统专业,围绕康养康育一老一小增设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面向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增设大数据财务管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招生专业与重点产业精准匹配,专业与产业的融合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是特色强,专业建设跻身国省号“专列”。围绕“产业链”布局学校“专业群”。学校成立专业研究团队,对标国家、省、市产业数字化升级,建立起以智慧康养、装备制造2个专业群为引领,电子信息、医学技术、生物化工、土木建筑4个专业群为骨干,现代金融、商贸流通、海洋运输、教育4个专业群为支撑的“244”雁阵型专业群发展体系,全力打造具有滨职特色的专业群。智慧康养专业群参与开发“1+X”技能等级证书、SP实践教学等国家标准,建成全国标准化病人(SP)实训中心1个、全国科普培训基地1个,学生获国家级大赛奖15项;智能制造专业群对接高端铝业和铝业高端,主动服务“世界铝谷”建设。学院现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2个、骨干专业14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4个、品牌专业群3个,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职教支撑,为全省兄弟院校专业群建设提供了“滨职”方案。

三是合作新,产教融合打造校企共同体。学校高度重视产教融合,先后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建成产教融合联盟,试点7个省级以上现代学徒制专业,校企合作企业达568家。学院师生以项目化教学的方式自主研发“DTU模块”、“物联网平台”和“微信小程序”组成“土壤信息采集系统”,实时查看耕地土壤指标并对整个区域土壤信息进行数据分析进行科学研究,真正做到了产教研深度融合。航海技术专业对接行业前沿技术,联合上海兴洋船务有限公司、大连海事大学等龙头企业和高校,升级打造航海NVR研发中心,开发VR新课程,共同打造涉海、涉军类智能研发基地。应用化工专业对接高端化工产业,与京博合作建立“企业车间+校内实训室”双场景实训基地,为国内52所本科和职业院校提供85个高标准实景式学以致用的实训场景,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新旧动能转换精细化工公共实训基地”。

四是服务全,“滨职品牌”助推产业新发展。主动服务行业企业,叫响服务地方发展的“滨职”品牌。学校聚焦十大专业群,围绕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开展科技研发,引领服务中小企业技术升级。智能建造团队对接建筑产业,助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与山东省滨州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完成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三维动画,提升施工工艺,缩短施工工期;与滨州市政公司合作完成热力管线BIM全过程施工控制,提升企业智能建造人才技能。纪家华教授任站长的“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棉花综合试验站滨州站”成为地方棉花产业发展的技术摇篮,聚焦棉种研究三十年,扎根田野大地,为企业带去棉花育种、海南良种加代繁育、实验室建设、大田棉花栽培的先进技术,用技术破解“三农”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