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 不妨从基层做起


发布时间:2010-01-16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大学生创业网
      7月初的招聘会上,2000多个岗位,有6000多人前来觅职,场面甚为火爆。不过,大学生普遍青睐事业单位和企业行政岗位,企业一线岗位在火爆的招聘会上遭受冷遇。

      大学生不愿当蓝领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长久以来,大学生被奉为“天之骄子”,考上大学被誉为跃上龙门。再加上,高等教育产业化后接受高等教育经济投入不菲。如果大学毕业去企业当个普通工人,心理上的确难以接受。

      在“天之骄子”的位置上待久了,心态也不容易转变。很多大学生又是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吃不起苦。但是,社会形势的变化并不等待大学生的姿态慢慢转变。高校扩招后,每年几百万大学生涌向人才市场。几百个大学生竞争一个岗位的新闻屡见不鲜。供过于求,身价必然下跌。当一些养殖场都开始招聘硕士时,大学生还能有多少牛气。

      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把工作分为三个步骤:就业、职业和事业。就业就是不管怎么样,先做了再说。现在大学生还缺少这样的认识,认为自己拿到本科毕业文凭就应该坐办公室,没有考虑到当前的就业形势。

      从个人的成长来说,到企业一线岗位工作也有必要。大学的教育与实践是有所脱节的,大学毕业后工作的头几年其实是学习的延续,从实践中学,弥补纯理论教育的不足。如果通过一线岗位的工作,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充电,可以找准自身定位,明确职业目标。

      再者,那些令人羡慕的行政管理岗位,真要做好,也是离不开一线岗位的工作经验。不了解一线情况的行政人员,根本无法做好管理工作。从以往的实践来看,很多的优秀管理者都是从一线员工中走出来的。很多企业家培养接班人时,都会把他们放到一线岗位上去锻炼。管理者应从一线员工做起,已经成为企业界的一句名言。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说,大学生从事普通岗位是必然的,是国民素质整体提高后的社会发展趋势。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把握趋势,抢占先机。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大环境下,不妨放下姿态,摆正自己的社会位置,从一线岗位做起。

      一个能够放低自己的人,通常将来能够走得更高,心态决定了结果。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