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着力深化产教融合,“六招”助推职教供给侧改革


发布时间:2018-01-09 浏览量: 信息来源: 福建省信息

2017年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深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改革,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关切度最高的教育类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职业教育应该紧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要求,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需要,扮演好改革先行官的重要角色。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刺激需求政策的引导下,企业借助我国人口大国的红利,不断扩大对GDP的贡献值,产品以来样加工为主,缺乏自主创新、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国内生产加工型企业“爆棚”,致使产业结构失衡,企业发展陷入产能过剩、债台高筑的不利局面。

随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入,一方面深剖行业、产业、企业供给矛盾,另一方面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的形成,搞活微观,以求取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给中国经济现有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

当前,福建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面临着加快结构调整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动力提升、保持整体竞争力与要素成本上升、区域优先发展与均衡发展等矛盾,迫切需要一批职业院校敢于、勇于推动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换一种新思路、新方法,将“培养更多人才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观念转化成为“把职业教育做好做精致”来供给行业、产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在质量内涵上的需要,扎实推动福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沿革1866年创办的中国第一所官办实业学堂——马尾船政学堂,150年来始终传承“立时所需,供给发展”的传统,在中国近代工业萌兴、新时期福建交通运输行业建设、改革与发展中能适时适应需求,发挥了重要的贡献。

近年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以改革求发展,不断调整人才结构,推动供给侧改革,将增加技术技能人才精准、有效供给作为学院改革发展的重要命题,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从重“量”转为重“质”,实现了人才培养从适应性人才向创新型人才转变,通过结构化调整缓解产业、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切实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使人尽其才、人人成才。

加快提升内涵发展,适应供给。一是学院坚持综合改革协调推进原则,以体制机制转型升级促进内涵发展,主动适应供给改革带来的挑战,先后编制了《学院章程》、出台《深化改革加快内涵建设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划、措施,加强学院顶层设计水平;二是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一校一策”、“两厅共建”等,实施校长治校、教授治学方略,成立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优化内部治理水平。“疏治结合”使学院办学实力与活力增强,让自身发展与市场经济运行更加契合,更接地气,充分释放了办学活力。

力主多元合作办学,对接供给。一是坚持学校坚持教学改革与提升院校治理能力相结合,以体制机制创新带动人才培养工作持续向好;二是坚持“试水先行”,组建“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理事会”,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3个省级职教集团建设与改革持续推进,探索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三是坚持“适应需求”与429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不断完善校企紧密合作长效机制,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了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使职业教育发展更加契合行业、产业、企业的需要。

主动优化专业结构,精准供给。一是坚持 “主动走出去”,对接“一带一路”核心区、福建制造2025、“互联网+”等发展需求,形成了专业结构适应交通运输行业和福建区域经济同步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二是坚持 “主动调结构”,增设与福建省主导产业、战略产业相关的40个专业及方向,撤销停招了产能过剩、结构劣态化、从业饱和过剩专业19个,使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三是坚持“主动做预防”,一方面注重人才培养特色、成效与市场需求匹配,防止“专业结构性浪费”,一方面契合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适应转型升级和新兴职业的要求,防止“专业结构性缺乏”,双向保障共同发力,优化专业配置。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有效供给。一是坚持立足福建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确立“厚德强技、职业导向、校企合作、知行合一”的总体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确立了职业教育人才供给的标准;二是坚持特色化、差异化构筑人才培养模式,汽车专业依托校企合作,实施“能力导向、校企合作、多元订单”人才培养模式;航海专业结合船政学堂“厂校一体”的思想架构,实施“标准融入、多证对接、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坚持以学生为人才供给的核心,拓展学生职业素养、优化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促进人才供给链与经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

狠抓质量保障工程,优质供给。一是坚持“规矩先行”,学院围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狠抓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专业建设、教学管理、教学研究、课程建设、实训建设等建章立制,通过“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全面梳理教育教学运行规范;二是坚持“诊疗结合”,学院高度重视质量运行与反馈改进机制建设,试点教育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以评促建、重在建设适应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的质量运行和监控平台;三是坚持“外评内促”,一方面邀请“麦可思”开展第三方监控评价、通过“教务系统”的网上评教系统和教学质量测评信息平台,实行教师“双线”考核;另一方面加大诊改力度,优化院系两级督导体制,及时发现问题,反馈信息,及时整改,形成常态,学生学习成效持续得到改善。

推动创新创业发展,持续供给。一是坚持就业导向,打造“服务—师资—活动—课程”四个保障,全力提升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断提高;二是坚持服务导向,设立学生就业服务大厅,强化就业创业工作队伍建设,开展创业创新系列活动,坚持为学生学习质量提供优质服务;三是坚持品牌导向,强化课程建设、重视师资建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连续获得国家、省级嘉奖,学院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50强”等荣誉称号,良好的品牌效应使学校形成了报考率高、录取分数高、报到率高、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的良性循环。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在市场需求的导向下,突破现有公办院校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落后藩篱,让职业教育更接地气,充分释放了办学活力。“六大招”围绕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把专业建设和结构优化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改革基础和改革重点,从“需求端”和“供给侧”两方面协调“共振”,为加快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促进市场需求和人才供给的良性互动,实现办学体制机制的转型升级,成为真正的先行官。

作者:张建国 系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教学督导与教育研究所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