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社会多方力量的整合
发布时间:2010-01-16 信息来源: 互联网
德国是目前世界上高等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它除了有比较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之外,还采取学院和企业共同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双元制”办学模式,实质上是校企合作办学。工读交替进行的办学体制和教学模式的运作过程是:
(1)职业学院成立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协调委员会。董事会是学院最高决策机构,主要由州政府主管部门的官员、学院和企业界有关人员组成。其主要任务是:聘任职业学院的院长;决定学院办学方面的重要方针政策,既要保证学院服务于社会,又要维护职业学院的利益和相对独立性;向州政府提出学院经费预算申请,确保学院的足够投入,监督学院经费的使用。专业委员会是职业学院各专业领域的最高学术机构,主要由学院、企业和社会上本专业的有关专家和学者若干人组成,其主要任务是:为院长提供专业教学领域的咨询;研究和审定教学计划和教材;在学院统一的培训内容下,对学院和企业两个教学培训地点的专业性问题负责。协调委员会是职业学院协调学校和企业的管理部门,它由学校和企业两方面的人员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协调学院与企业之间合作办学的具体问题;采取措施保持和扩大培训地点。
(2)教学过程实行工读交替、工学结合,在学院和企业两个地点进行,由学院负责进行普通文化课程和技术理论课教育,企业则负责实习和技术操作培训。
(3)教学内容的计划方案和大纲由州的专业委员会制订,具体内容由学院自己制订,包括学院教学和企业技术培训两大类,其中在学院的教学内容中,除了与专科高校相类似的基础理论和科学知识外,还包括了企业领域的实践经验。
(4)学院实际上实行向企业定向招生,生源必须是文理高中毕业,并与某个企业签订了培训合同,且在学习培训期间可从企业领取薪水的高中毕业生(准职工)。
(5)对学生考核考试,分平时考试和国家考试两类。由学院负责的平时考试由任课教师负责,国家考试则由州统一组织。由企业负责的平时考试由实训教师负责,国家考试由国家委托的机构(如行业协会)负责。学生毕业设计的题目由企业选定,并报学院考试委员会审定。学生毕业论文由企业实训教师为第一指导,学院教师为第二指导,并在企业实践中完成。
促进了德国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界的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办学使学院和企业实现双赢,学院借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企业也借机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