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深度合作 构筑产教融合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05-23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5月23日08版
在职业教育改革与产教融合浪潮中,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与东软教育科技集团强强联合,以“四共四融”为核心策略,构建起兼具创新性与实践性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提供了生动案例,也为区域软件和信息产业输送了大批“精技术、善创新、能实战”的高素质人才。
共建共享
筑牢产教融合发展根基
产教融合的深入推进,离不开坚实的平台支撑。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东软教育科技集团秉持“共建共享、深度融合”的理念,搭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平台,为产教融合发展筑牢根基。
2023年,双方联合天津大学、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及3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共同成立“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打破院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壁垒,打造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从源头上为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产教深度融合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上,学校依托国家级别生产型实训基地“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测评中心”,与东软教育科技集团紧密合作,引入行业前沿技术与优质资源。2023年,该测评中心成功通过CNAS认证,建成四川省高职院校国家级别CNAS检验/校准实验室。与此同时,双方同步规划建设软件技术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整合信创实训室、大数据开发实验室等10间高层次实训场地,设备总值突破3000万元。截至目前,该中心已累计培养实践型人才超3万人次,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
共育共管
构建校企融汇育人生态
人才培养是产教融合的核心目标,学校与东软教育科技集团秉持“共育共管、协同育人”的理念,制定“岗课赛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起一个全程参与、深度互动的人才培养共同体。
双方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和“东软订单班”等模式,让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双方共同将软件工程师职业标准转化为课程目标,确保人才培养方向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双方联合开发“模块化、项目化”课程体系,及时将软件开发领域的新技术、新规范、新案例融入教学内容,使教学始终紧跟产业发展,紧跟高端产业。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组建“双导师协同育人团队”,由校内骨干教师与东软教育科技集团资深工程师分别担任学业导师、企业导师,科学全面地评估学生学习成果。
在质量管控方面,建立“校企双主体”评价机制,将企业绩效考核标准引入教学评价体系,从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等多个维度构建科学立体的评价模型。截至目前,校企联合培养的300余名软件技术人才深受企业青睐,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高位水平,专升本率达35%,毕业生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的比例达60%,真正实现了“培养即适配、入职即上手、发展有潜力”的育人目标。
共创共训
打造实践融创赋能平台
为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学校与东软教育科技集团以“共创共训、实战赋能”为导向,在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学训赛创”四位一体的能力提升体系。
在师资培训方面,2022年至今,双方累计举办3期“双师赋能研修班”。邀请东软教育科技集团技术专家与行业专家授课,聚焦人工智能开发、信创技术应用等前沿领域,结合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开展实战化培训,60余名专业教师参与其中,有效提升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产业洞察力与实践教学能力。
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校企联合开发7本“项目化教材”,将东软教育科技集团承接的政务数字化平台、企业级应用软件等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编撰特色实训教材,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运用新的技术,参与新的实际项目。校企开发26门在线课程资源,其中,国家级别资源2门、省级资源6门,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理论实践贯通”的立体化课程矩阵。此外,双方共建“学生创新工作室”,引入企业级项目管理机制,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与软件产品研发、算法优化等实战项目,累计产出12项创新创业成果,获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奖励10余项。
在技能培养环节,校企打造“算法训练营”特色品牌,构建“基础算法—进阶算法—竞赛算法”三级培训体系,通过高强度集训,系统提升学生逻辑思维与算法设计能力。近年来,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重要赛事中屡创佳绩,斩获省级以上奖项300余项,500余人次获表彰,形成了“以赛促学、以训强技、以创赋能”的良性循环。
共研共谋
深拓知行融通创新格局
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职业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服务产业升级的关键所在。校企双方以“共研共创、协同攻关”为引擎,依托四川省移动应用开发协同创新中心,组建联合攻关团队,聚焦人工智能与软件开发融合、信创技术应用等产业关键领域展开技术攻坚。近年来,双方先后承担12项省级科研课题,攻克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测评方法的系统等技术难题,形成21项专利与软件著作权,开发制定老挝国家软件工程技术员职业标准与教学标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和省市文旅、网信等部门管理系统集成开发工作。
在科研反哺教学方面,双方创新性构建“科研项目进课堂、技术成果进教材、研发经验进实训”的转化机制。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需求分析、代码开发、测试优化等全流程,在真实技术场景中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通过“科研项目实战+算法训练营进阶+创新工作室孵化”的联动机制,形成“课堂学知识—竞赛练技能—项目强能力—科研促创新”的育人闭环,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未来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共四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是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东软教育科技集团深度合作的重要成果,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化拓展“四共四融”合作内涵,主动顺应教育数字化发展趋势,拓展国际化办学、数字化转型等新领域,培养更多适应数字中国建设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助力区域软件和信息产业在新时代蓬勃发展。
(张俊晖 杨超 李武 刘慧 何雪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