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核心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环境


发布时间:2010-12-15 浏览量: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技术学校 陈高路
      我校创办于1964年,是广州市属全日制“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学校,是广东省重点打造的交通类职业学校。近年来,我校积极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把教学环境创新作为改革的重要环节,努力探索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环境,有效地推动了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教室环境,建立技能教室,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
      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做中学”、教师“做中教”。传统的教学环境,理论教室与实训室相分离,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为此我们探索建设理论与实践一体、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一体的技能教室。
      1.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教室。我们根据学校专业教学和企业生产实际,将技能教室划分为集中教学区、分组教学区、资料查询区和工具存放区等四大功能区域。其中,集中教学区面向全体教学,配备多媒体视听设备、数字化仿真教材、零部件及示教板等教具;分组教学区面向个体教学,配备有实训车辆、台架、总成解剖件、相应工具仪器和工作台等;资料查询区配备参考书、维修手册、专业教学资料库、网络技术查询等多维教学资源;工具存放区模拟企业情境,集中存放与生产实际相配套的仪器、工具和耗材,类似企业工具房。
      2.以专业核心课程规划技能教室。以我校汽修专业为例,我们在全国率先运用整体化的职业分析方法开发了16门专业核心课程,并建立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汽车车身电器维修等16个设施齐全的汽修技能教室,为工学结合课程的实施提供了物质保障。学生在技能教室中,通过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最终获得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掌握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学会工作”。
      3.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我们编写了12套对应课程的“工作页”,并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发行。在技能教室中,“工作页”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材料,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指引学生在完整的行动中学习,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 “工作”。在教学安排方面,每个技能教室由1名主讲教师和1名实训指导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在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时,我们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同时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专业能力与关键能力。
      4.实行5S的管理模式。在现代技能教室里实行 “5S”行为管理制度,注重培养学生勤奋、节俭、务实、守纪的职业素养。学校制定了《一体化课程教学管理办法》、《技能教室管理细则》和《一体化课程学生学业评价方法》等教学管理制度,保障了专业核心课程在技能教室的顺利实施。
      我校汽修专业“技能教室”已成为“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实训中心”、“国家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改革后,汽修专业大多数毕业生在毕业后两年内成为企业技术骨干,相比传统的培养模式提前了两至三年。
      二、创新实习环境,建立企业校区,实现专业教学和实习相衔接
      企业实习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但传统的企业实习往往存在着实习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脱节等问题。为此我们探索建设了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企业校区。
      1.采取政府支持,校企共建模式。校企双方通过订单培养、师资共享等多种途径,共同建设集教学、实习、就业为一体的企业校区。企业校区由企业提供场地,政府给予经费支持,补助所需的设施、设备。企业校区除了提供实习条件,还为学生配置了专门的教室、电脑室、图书室、实训室等学习场所。政府对校区的申报条件、评审程序、经费补贴、教学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管理。我校已经建成了广日电梯、广州沙河丰田等12个企业校区。
      2.采用校企共同管理方式。企业和学校共同成立校区管理小组,共同制订和完善企业校区学生管理条例、学业考核办法、教师工作制度等。学校派驻2-3名专职教师参与教学和管理,企业安排专人跟进学生的实训、教学和管理工作以及学生德育工作,保证整个模式的顺利实施。
      3.实现产学相长,校企深度融合。企业校区将理论和实践融合在生产现场的真实环境中,把生产的现场作为教学的课堂,实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企业和工作为中心的转变。学生进入企业校区后,其课堂教学和生活作息制度参照企业管理机制,上课与上岗交替进行。学校老师直接到企业进行专业知识教学,企业技术人员也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并指导学生上岗操作。在实习中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对学生实习过程做综合评价,考核评价采用理论成绩、实操表现、操行评定、实习报告成绩、学生互评和自评相结合的方式。
      实践证明,企业校区拓展了学校的教学基地,共享了社会资源。一方面学生在专业素质、岗位意识、技术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了质的转变;另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到生产一线实践锻炼的机会,而企业得到了量身定做的优秀毕业生。
      三、创新校园环境,交融校企文化,实现学校人与职业人相对接
      校园环境对实现教育目标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导向作用。传统的职业学校校园多数按普通教育模式创设,专业特色不突出,职业气息不浓。根据教育规律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我们探索建设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交融的校园环境。
      1.企业文化进校园。我校先后与丰田等10多家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各合作企业向学校赠送了50多辆轿车及各类设备、专用工具、维修资料等,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企业规范和标准。学校先后成立了 “丰田班”、“通用班”、“雪铁龙班”、“奔驰班”、“宝供班”、“广日电梯班”等订单班,企业对教学场所的设置予以充分的指导,极具企业文化特色的课室布置、实训场所布局、以及品牌特色的学生着装,再辅以宣传栏,汽车文化廊、温馨标语等,在校园内营造浓郁的企业氛围,传递优秀企业的价值观。此外,学校积极开展各种具有浓郁专业特色的文化活动。如开展以企业冠名的技能竞赛,承办企业技能竞赛,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中植入极具专业个性的运动项目,在校内组织大型专场招聘会等。
      2.校园文化进企业。学校通过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培训企业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活动,在企业中开展文娱联欢活动等,让校园文化走向企业。
      3.构建校企文化交融的育人环境。学校通过成立企业文化研究会等方法,借鉴和吸纳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把企业文化渗透到学校的办学理念中。校企共建专业、共享人才资源,把企业管理方法引入校园,让学生体验不同的企业文化,了解将来从事的岗位。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职业素养得到提升,实现了培育学校人与职业人的有效对接。
      4.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学校采用“学校教师走出去,企业专家引进来”的方式,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学习、顶岗实践,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体验企业文化。同时,邀请企业专家走进校园,为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文化建设出谋划策,承担校内外教学任务,从而带入企业文明。
      我校通过教学环境创新,有效地推动了教学改革创新,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融入企业速度快,校内专业教学和企业实习衔接紧密,师生专业能力得到了强化,学校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升华。学校连续两年蝉联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修团体项目第一名,并获得“全国中职学校汽修大赛团体冠军永久奖杯”,近三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学校是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竞争力10强单位之一,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