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汇“科”与“教”,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3-02-14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14日 14版)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一个整体来论述,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对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与创新的重视与决心,也指明了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报告强调,“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其中,关于“科教融汇”的新提法引起各方广泛关注。所谓科教融汇,是指科技元素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交汇。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科教融汇可以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实训教学、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等方面的系统革新。

让人才培养更精准

  深入推进科教融汇,明确科技创新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新需求,有利于为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提供参考。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变革速度不断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创造新的工作岗位,也会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各行各业的就业结构、岗位工作任务要求等也在发生变化。产业结构变化要求职业院校专业结构随之变化,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人才支撑,培养大批具有更高科技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顺应科技发展趋势,职业院校应加强产业发展调研与论证,以科技变革引发的岗位人才需求变化为基本分析要点,形成人才培养需求调研报告,积极设置符合劳动力市场最新用人需求的新专业。建立科学的专业预警与淘汰机制,对劳动力市场用人需求锐减的专业展开预警,淘汰不合时宜、不符合产业转型发展需求的专业。

让教学内容更丰富

  深入推进科教融汇,打造职业教育数字学习资源库,有利于丰富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在科技创新背景下,技术变迁、企业组织方式变化等都会影响职业教育教学内容,职业院校需努力将产业、行业、企业最前沿的知识和真实案例转化为学习资源,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对不少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的专业教学而言,数字学习资源的开发尤为重要。数字学习资源具有容量大、易储存、易传播、可视化强、体验感突出等方面优势,便于传播与共享,有利于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职业教育发展差距。为有效建设职业教育数字学习资源库,可依托教育新基建提供的宝贵条件,借助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等开发与管理不同形态的职业教育数字学习资源库。学生可通过电脑客户端、手机App等接入职业教育数字学习资源库,从而有机会便捷地获取优质职业教育学习资源。

让实训教学更真实

  深入推进科教融汇,搭建职业教育智能应用场景,有利于营造真实的实训教学环境。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数字技术在职业院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广度与深度都在不断提高。职业院校可尝试利用VR、AR等虚拟现实技术,借助软件开发平台,搭建职业教育智能应用场景,将实训场所由传统的物理空间拓展到虚拟现实空间。而且,在智能应用场景支持下,传统实训教学无法实现的实训教学场景,可以借助物联网设备、可穿戴设备等实现,并利用体感交互功能,有效完成一些远离学生日常课堂学习经验、不便直接动手参与的岗位工作任务。这种以数字技术为重要支撑的虚拟实训教学方式更加符合新生代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突破了时空限制,鼓励学生在实训教学中主动思考和深度体验,实训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有效性将得到明显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度也将大幅提升。

让学生成长更具象

  深入推进科教融汇,开发综合素质评价云平台,有利于为职业教育学生个性化成长描摹画像。对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养成情况进行科学评价是一大难题,关乎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职业院校可综合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机器学习、深度神经网络等先进科技手段,开发支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云平台,设计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行为采集系统、分析系统以及可视化呈现系统,创造有利于人机互动的教学环境。通过该平台,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支持系统发布工作任务,并在后台实时监测学生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而以此为依据对学生展开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当然,评价本身并非最终目的,更重要的目的是实现以评促改。借助基于云平台的职业院校学生行为画像分析技术,可以从学生角色出发,展开深入的数据挖掘,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交叉分析以及组合分析等手段对相关业务系统元数据进行分析,动态采集、分析、整理学生的行为表现,对学生个性化成长情况精准画像,了解学生在综合素质养成方面可能存在的优势或者劣势。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学情分析,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手段。

让教师发展更高效

  深入推进科教融汇,建设虚拟教研室体系,有利于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支撑。职业院校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科技变革背景下,借助虚拟现实技术,组建职业院校虚拟教研室这一基层教学组织,有利于将传统的教研空间从线下拓展到线上。线上教研不仅可以突破传统物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使得跨区域、跨学校的职业院校教研活动成为可能,而且在教研活动组织丰富度、互动效果等方面具有一系列优势,也有利于教师形成以专业化发展为基础的实践共同体。为更有效地发挥虚拟教研室的作用,可以根据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专业大类为基本单位,打造国家、省市、院校多级虚拟教研室平台,形成类型多样、层级齐全的虚拟教研室体系。有序推进职业教育虚拟教研室建设,应做好教研活动的开发设计与各环节的组织实施,合理运用活动告示单、记录单、反馈单等辅助性的教研工具。

  (作者:石伟平、郝天聪,分别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