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亟需解决瓶颈问题


发布时间:2022-12-28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职业教育不是‘终结教育’,也不是‘低层次教育’,更不是‘淘汰教育’,而是特色鲜明的一种教育类型,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既可以升学,也可以就业,还可以先就业再升学,最大程度的来拓宽学生多样化、多途径成长成才的通道。” 12月27日,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后简称《意见》)有关情况,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作如上表述。

陈子季介绍,今年新修订的职教法又将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上升到立法层面,再次出台的《意见》,实际上就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前几年的几个重磅文件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着力破解一些长期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

如何看职业教育?陈子季强调,要把以人为本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定位,真正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让不同禀赋的学生为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找到适合的教育,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和空间。为支撑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服务国家战略,促进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提供有力支持。

如何干职业教育?陈子季强调要解决发展路径的问题。就是要立足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和规律,以深化产教融合为突破口,以推进职普融通为关键点,以促进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加快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需求驱动、开放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塑职业教育生态,进而推动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由“谋业”转向“人本”,改革重心由“教育”转向“产业”,发展路径由“分类”转向“协同”,办学主体由“单一”转向“多元”,服务场域由“区域”转向“全局”。

以天津为例,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委主任荆洪阳介绍,天津设立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率先建立完整的中高本硕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深入开展中高职系统化培养和高职本科联合培养,“海鸥现代学徒制”改革模式叫响全国。此外,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7所高职院校、10个专业群入选全国“双高计划”,获得国家首个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天津支撑产业引育,推动“产学研金服用”要素聚集,成功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首创并率先建成21个鲁班工坊。

《意见》围绕职业教育自立自强设计了“五项”重点工作,分别为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拓展学生成长成才通道、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

谁来干职业教育?陈子季强调要解决主体责任的问题。职业教育不能简单理解为职业学校办的教育,职业教育的改革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各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彻底扭转职业教育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强等问题,既要近期中期远期相结合,也要统筹考虑宏观中观微观,还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组织制度优势。

针对职业教育吸引力等问题,《意见》提出了具体举措,即优化职业学校和专业结构布局,建设一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推动中高职贯通衔接培养,支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五年一贯制办学,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的衔接培养。

“要为不同阶段、不同教育类型设计转换通道,让学生能够根据兴趣、能力和自身发展情况在就业和升学中实现多次选择,也给企业在职职工提供再学习、再提升的机会。” 陈子季说。

《意见》指出要打通高职毕业生升学深造渠道,完善本科学校招收具有工作经历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专门办法,建立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专升本考试办法和培养方式。

陈子季强调,下一步要持续拓展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空间,同时支持地方进一步创新。比如,支持高水平大学联合重点行业企业招收在生产一线有一定工作经历、特别优秀的高职毕业生,以校企合作项目制方式培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陈子季透露, 2023年初,教育部将先选择10个左右省份,建立部省协同推进机制,“一省一案”编制落实方案,“一省一策”给予差异化支持,“一省一台账”逐项推动落实,同时,梳理经验、总结规律,形成区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工具箱”并推广应用。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