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文化之力锻造人才之质


发布时间:2022-07-06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2年7月6日07版

近年来,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认真履行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充分挖掘校本文化资源,将以优秀校友、全国劳动模范邓建军、吴宏胜等身边榜样所代表的“工匠精神”作为学校文化内核,构建“1234文化育人”新思路,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培养了一批像“中国铸造大工匠”马艳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志东式的优秀毕业生,他们的先进事迹被10余家权威媒体报道。

构建“1234文化育人”新思路

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渐进式构建起“1234文化育人”新思路,即突出“一个主轴”,依托“两个驱动”,遵循“三个要求”,推进“四个维度”,立志打造高品质的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品牌。

“一个主轴”是将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作为主轴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按职业教育类型特点立德树人。“两个驱动”是分别依托“江苏省地方普通高等学校综合考核”顶层设计并细化落实立德树人指标任务,以学校“863”计划为抓手实施文化育人“六个一”工程,切实保障“三全育人”成效。“三个要求”一是指充分挖掘不同岗位文化育人要素,努力形成一支全员共同参与、责任分工明确、统筹协调的文化育人队伍,充分彰显“全员文化育人”力度;二是将“文化育人”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贯穿学生从入学到就业各阶段,实时服务学生成长,充分体现“全过程文化育人”温度;三是统筹“线上+线下”学生教育管理,发挥“三微一端”网络平台功能,推进文化育人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形成文化育人协同效应,打造全方位精准育人新格局,确保“全方位文化育人”深度。“四个维度”中的“锻匠艺”是让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渗透到专业教学和校企合作全过程,德技并修;“铸匠心”是将工匠精神培育落实到学风建设、实习实训等每一个成长环节;“育匠魂”是把工匠精神融入学校大宣传矩阵,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尊重工匠的良好氛围;“塑匠人”是立足学校工匠文化土壤,在学生心中根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科学人才观,点燃每一名学生德厚技高的“工匠梦”。

以“六个一”工程推进工匠精神入脑入心入行

构建一套文化育人机制。学校党委成立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文化育人整体规划,把工匠精神培育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党委宣传部及“邓建军学校文化研究会”提出工匠精神培育的具体实施路径和方案。各职能处室负责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环节进行文化育人。

建设一批课程思政项目。将体现工匠精神的典型人物和案例融入所有课程,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结对发展,将培育工匠精神作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将工匠精神培育与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积极推动思政要素与技术要素交汇融合,指导各二级学院形成内涵丰富、外延清晰、特色鲜明的专业文化,“德技并修 铸魂育人——‘工程师训练营’专项思政德育课”获得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形成工匠文化育人品牌。

组建一支文化育人团队。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内涵,形成以“江苏工匠”韩迎辉、周晶为代表的一批“工匠教师群体”,以“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李昆益老师为代表的一批“爱生善教教师群体”,以全国教学能力大赛金奖获得者王风圳、李飞为代表的“德业双馨思政教师群体”,达到树形象、传技能、弘精神的育人成效。

营造一个文化育人校园生态。建设学校文化长廊和劳模工匠长廊,在校园内树“大国工匠”邓建军塑像、铺建军路、修建军桥、植建军林,在校史馆重点区域设立学校文化专题展示区,分别建立全国劳模邓建军、吴宏胜创新工作室,大国工匠刘云清创新工作室、杨兆群“金坛剪刻纸”非遗大师工作室、王德林德育工作室、余美芳感恩知责工作室,发挥劳模工匠、非遗传承人文化育人引领作用。

拓展一片文化育人阵地。利用网站、校报、广播台、抖音等同步推出三大文化育人专栏,“邓建军的校友们”主要深度报道技能型、楷模型校友,“奋斗的青年榜样”主要深度报道在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团学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在校学生,“常工业平凡人”主要深度报道学校各条战线上取得不俗业绩或者长期坚守一线的师生员工,同时出版刊载优秀校友事迹的系列丛书《匠心花开》。

形成一组日常管理制度。探索将企业管理方式与学生日常管理规定互补融合,把工匠精神培养和企业文化落实到学习与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素养;建立学生发展量化考核评价体系,以学生发展标准链和目标链为参考,采用学生自主评价、学校综合评价、学生发展增值评价,为学生提供实时清晰的“一对一”指导,实现精细化的学生成长和职业生涯管理。

(缪昌武 冯庆媛 庄佳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