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力四融通全实践”育幼小优秀师资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发布时间:2022-07-05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2年7月5日07版

百年初心,薪火相传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成立于1901年的四川省新学“川南经纬学堂”,开教育改革风气之先,历经川南师范学堂、泸州师范学校、泸州教育学院等历史变迁,秉承教育报国初心,迄今已有121年师范教育持续办学历史,被誉为“川南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成长的摇篮”。萧楚女、李求实等革命先辈曾在这里辛勤耕耘,培养了吴玉章、曾德林、黎英海等一大批杰出校友。

新时代,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群围绕国家关于“教育强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幼有所育、幼有优育”“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幼小衔接”等重大教育决策部署与乡村振兴国家发展战略,面向0—12岁儿童成长周期教育服务领域,紧密对接婴幼儿照护、幼儿园、小学教育与服务岗位群,针对民族地区、乡村地区幼小师资缺口大、视野窄、力量弱等突出问题,培养适应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需要、具有高尚师德与教育情怀、具备创新能力与国际视野、善教善育、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复合型幼小优秀师资。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教育振兴,师资为要。学校针对乡村教育师资建设的现实困境,聚焦当前地方幼小师资协同育人机制不畅、幼小师资培养与教师教育改革衔接不紧、师范生教育教学综合实践能力不强等师范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持续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了“三聚力四融通全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校行地协同支撑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培养满足乡村教育需要、助力乡村教育振兴高素质师范人才的“泸职院方案”。

问题导向,精准施策

——校行地三方聚力,构建幼小优秀师资培养命运共同体。

建立由政府部门统筹协调、“高职院校—行业协会/组织—地方小学幼儿园”三方聚力的协同育人机制,实施职业院校与小学幼儿园“双主体”育人模式,构建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幼小优秀师资培养“命运共同体”。

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共研机制。充分调研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及小学幼儿园的师资需求,形成调研报告和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三方共建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审核和修订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标准,提高人才培养对接岗位需求的精准度。

建立师资团队共培共育机制。聘请一线名师、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和“双导师”;构建“四阶四能”贯通递进式师资培养体系,共建共享高水平、结构化“双师双能”一流教师团队。

建立教育教学研究合作机制。依托学校高职教育中心与教师发展中心、市教育学会、职教集团等机构,以问题为导向,发挥三方各自优势,合作开展课题申报,形成教学研究共同体,提升职业院校和幼小学校教师的教育研究水平。

建立教学资源互通共享机制。共同开发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课程教学案例、培训资源包及颗粒化教学资源,互派名师讲学,实现高校与幼小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互通共享。

建立教育实践平台共建机制。共建校内外紧密型师范生实践教学基地和“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共同探索层级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幼小师资教育综合实践能力。

建立培养质量协同诊改机制。以师范认证标准为引领,运用诊断改进的理念和方法,建立“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协同评价机制,从专业群、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个层面实施动态纠偏,持续提升幼小师资人才培养质量。

建立学生就业创业共促机制。实施招生制度改革,落地幼小师资本土化订单培养、强化师范生就业创业举措,协同地方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开展师资入职考核,实现优绩优岗,促进人才高质量就业创业。

——岗课赛证四维融通,系统推进专业群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优化专业布局,实施分层分类特色培养。依据地方幼小师资培养需求,科学设计专业群内6个师范专业“一核引领、两轴驱动、三翼协同”的整体布局,贯通0—12岁儿童成长周期,对接幼儿园、小学、教育培训等儿童保教、管理岗位群,整合内部资源,形成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内部合力。依据群内各专业特点,实施分层分类特色培养。如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普高来源学生实施双语教学试点、鼓励学历提升,针对中职来源学生重点打造专项技能提升,针对“9+3”来源学生重点强化艺术教育,凸显民族特色。

重构课程体系,增强职业岗位适应能力。一是对标国家教师教育与师范类专业认证相关标准,落实高职专业群建设理念,构建学前教育专业群“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结构化课程体系。建设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和师范专业群基础课程平台,实现“底层共享”;为6个专业方向开设不同的专业核心课程,实现“中层分立”;对接学生学习兴趣和就业意向,构建专业群内互选课程模块,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及跨岗位就业能力,实现“高层互选”。二是基于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通过融入一门或多门课程、独立形成模块课程等形式,将岗位能力要求、职业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证书内容有机融入课程体系,实现群内教师资格证、X证书互考,强化职业素质。在课程体系中,“底层”渗透教师岗位认知要求,开展乡土情怀教育和师德养成教育,启蒙从教信念;“中层”对接四川省师范生“三笔字”书写能力竞赛等专业技能竞赛,对接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本专业教师资格证等证书,通过技能训练和跟岗实习更好地理解教书育人内涵,树立从教信念;“高层”对接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等综合能力竞赛,对接相关职业技能等级X证书、其他专业教师资格证等证书,到乡村幼小学校实习,深刻体会教育事业的价值,坚定从教信念。

改革教法学法,夯实教师教育综合素养。实施“分层分类、线上线下、以评促学”的教法学法改革。一是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群不同生源的特点实施分层分类教学,根据不同课程类别给予多样性差异化学法指导;二是通过“互联网+教学”改革,利用学校智慧学习平台持续优化教学,大力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三是聚焦评价方式,依托学习平台对学习过程数据的智能分析,构建学习评价动态机制,实现“评价—改进”良性循环。 

——德技并修三阶递进,全方位发挥多功能平台全实践育人。

全方位打造多功能教学实践基地。共建行业引领、校企融通、内外互补、层级递进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打造“产学研训创”多功能平台。产教融合共建经纬诺博幼儿园,建成高水平、标准化、国际化的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典范。建设托幼一体化校内智慧实训中心、小学教师综合技能实训中心,建成游戏活动仿真实训室、微格教学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120间;与成都金苹果教育、百年名校泸州师范附属小学校等深度合作,建成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61个。依托基地成立“儿童启蒙教育文化研究中心”“幼儿劳动教育研究中心”开展特色科研和实践探索。依托校内大学生科技园平台,支持学生在儿童教玩具开发、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领域打造项目,参加各级“双创”赛事,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全学段推动教育综合能力提升。系统设计“三岗三化”教育实践过程,构建“大一知岗:访校见习”“大二试岗:融校见习”“大三适岗:驻校实习”的全程化、系统化、递进化实践教学体系。大一利用见习专周进入校外实训基地观摩学习,建立职业认知和职业兴趣。依托校内实训基地,模拟真实工作过程开展专业基础技能实训;大二进入本地示范实习基地跟岗见习,强化职业信念,提升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观察等能力;大三进入定向学校或知名学校进行顶岗实习,强化班级管理、学习反思等综合能力,提升职业核心能力。 

深耕沃土,桃李芬芳

历经多年的创新探索与实践淬炼,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群正逐渐成为乡村幼小师资培养新高地。在四川省“双高计划”建设立项中,居师范类专业群首位。“三聚力四融通全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得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发扬百年师范立德树人传统,课程思政系统深入推进,专业群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示范教学团队、示范课程全面开花。

师范人才培养结出硕果,有效服务乡村教育事业发展。形成“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专业群人才培养特色,学生教育教学核心能力与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近年来获国家奖项35项、省级一等奖100余项,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优秀学生代表。近三届毕业生入职后,成长为乡村小学、幼儿园教学骨干,在教师技能大赛、学科优质课展评、课堂大比武等方面获得各级各类奖项60余项。特别是2016年在省内率先试点“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改革,一批优秀定向师范生的持续培养和供给改善了乡村教师队伍结构,成为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力量,被《四川省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简报》专题推介,有效推动了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改革,在省域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效应。

贯通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乡村幼小师资培训形成品牌。近年来连续承接地方村小骨干教师培训、幼儿园长培训、幼儿教师培训、保育员培训等项目,同时驰援边远山区乡村教育,面向甘孜州乡城县、巴塘县、泸定县开展“一村一幼”分级分类培训1700人日;面向乌蒙山区保育员、育婴员、小学新教师、中小学校(园)长等开展职业资格、教学技能、管理能力培训3000人日,为缓解区域乡村师资紧缺矛盾作出重要贡献。

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突出,成果呈现集群优势。近年来专业群教师获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等奖项35项,完成教师教育方向课题23项,出版教材41部(其中“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8部),撰写专著11部(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5篇)。

搭建一体化综合平台,产教融合发展创新示范。校企共建学校附属经纬诺博幼儿园,孵化爱娃托育园,打造集幼儿教育、教育研究、学生实习、“双创”教育、职后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获批全国“幼儿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成为区域首批普惠托育试点园所,同时也成为高品质普惠性幼儿园范例。

未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深化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打造乡村幼小学校师资培养命运共同体,推进乡村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在乡村教育振兴事业中砥砺奋进。

本文为四川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课题“义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研究(编号:PDTR2020-16)”、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项目“西部乡村卓越教师职前培养研究(TER2018-006)”阶段性成果。

(王箭飞 蒋平 卢玲 王少军 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