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发布时间:2022-04-19 浏览量:

近年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党管人才,牢固树立“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理念,开拓思路、创新举措,聚焦引人、育人、用人和留人“四个环节”,狠下功夫,努力为一流高职院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坚持以实的举措引进人才

该校牢固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把引进优秀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任务,明确引才工作思路,细化实化工作举措,切实推动人才引进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健全工作网络。成立党委人才(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构建“领导小组—工作组—专业负责人—教职工”的四级引才网络,并逐年提高人才专项资金投入总额占年度预算比重,提高人才专项资金投入总额与上年度增长幅度。2021年,学校引进博士25名(其中柔性引进4名),双一流高校(专业)毕业博士11名,国境外高校毕业博士6名,博士占比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人才质量和专业匹配度高,人才项目实现质的飞跃,10名博士获评为“江苏省双创博士”。二是强化联动引才。实行校院两级联动引才,学校领导牵头组队赴四川成都对接“千人计划”专家;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牵头组队赴全国6个区引才;发展校外人才政策宣传员,与高校博导、博士建立沟通机制。三是健全制度体系。制定《引进高层次人才办法》《柔性引进人才管理暂行办法》等人才制度,重点引进和培养领军人才、专业带头人、青年博士、高技能人才等资源,柔性招聘“千人计划”等国内外先进人才。深化绩效改革,确立“能者多劳、优劳优酬”导向,实施项目绩效、一人一薪的绩效制度。

 5926AEF52B9DBF574C90BAB1089_D812EC5B_5833.jpg


二、坚持以新的机制培育人才

该校结合学校改革发展实际,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创新人才培育机制,通过实施一系列人才培育项目,努力激发人才成长内生机制。一是创新协同共育机制。与苏州盛虹集团等20多个智慧企业探索“共招、共育、共用”人才机制,共引共育专业带头人、青年博士、技能大师等人才资源,实行双岗双薪,形成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为青年博士找准对接企业,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二是实施“双百”工程。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路径,实施“百名博士”“百名技师”计划,加大教师企业挂职、岗位培训力度,打造校企共融的高水平“双师”团队。实施校企共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技术研发基地,推动关键技术共同研发,提高人才队伍校企合作实践育人水平。三是提升综合素养。推行教师成长“七个一”培育计划,即:追踪1个科学前沿、编著1本优秀教材、制定1套优质教案、合作1家智慧企业、培养1批优异学生、打造1批自己的成果、参加1个行业学会组织,推动骨干教师和教授带好头、组好队、定好向、用好力、结好果,全面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三、坚持以活的方式使用人才

该校坚持政策激励与典型选树相结合,聚焦教学型、科研型、社会服务型、混合型等四类人才,分类施策,推动各尽其才、各展其才。一是设置特聘岗位。出台《学院特聘岗位聘任及管理办法》,让有能力的人先行先试,竞聘5名成大领军、10名成大学者、20名成大学人共三个层次的特聘人才,分别给予60万、30万和15万的特聘津贴。聘期三年内,成大领军和成大学者按教授、成大学人按副教授兑现待遇。受聘的35人中,有11位新引进的青年博士,有33位教师实现了低岗高聘。二是打造培育平台。在二级学院设置博士工作站,发挥教授、副教授及名师传、帮、带作用,加速青年博士转型成才。建设以高层次人才为中心的人才工作室,跨界跨专业建设教授、研究员、博士、技能大师混编团队,为专业培养教学能手、为科研培养学术能人、为行业培训技能骨干。三是加大项目投入。谋划培育重点项目(课题)、技术攻关、研发创新和高技能人才的团队优势,集聚形成一批教学研究、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的高端项目团队,联合攻关,在国家和省级项目上实现重大突破。

 8BC12A67AB314AA9D318ABB65D1_1459B706_73F3.jpg

F13C571F3EF969D1FF6EACF0E05_28F2C4BF_6391.jpg 


四、坚持以优的服务留住人才

该校坚持软件和硬件两手抓,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努力为人才营造安居乐业的成长环境。一是改善生活条件。为新进人才提供购房与安家补贴10-100万,为“百名博士计划”配备40套拎包入住的人才周转公寓。实施了樱花大道、榉树大道工程,整修人才公寓楼下3km绿道,营造优越的生活环境。二是优化发展环境。注重为人才规划事业发展定位,“量身”打造事业发展路径,配套各类政策制度保障,为新引进博士提供15—80万元的科研经费,打造博士工作站、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校企共招双薪博士等优质平台,让人才有想干事、干大事、成大事的成就感。三是提供贴心服务。突出人性化个性化关怀,通过节日慰问、结对跟踪等交流方式,学院党委书记、总支书记、支部书记三级关心谈话机制,关注人才成长,提升其归属感和幸福感。同时,积极为人才解难题,加强和地方政府沟通联系,着力满足人才住房安置、子女入学等要求,提高人才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