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级分制”课程评价体系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1-09-03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1年9月3日08版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课程诊改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提出以“区分”为核心的“级分制”课程评价理论,探索了一条“级分制”课程认证评价的新途径。出台了《课程认证实施方案》,制定了61项课程认证的指标体系,明确了合格课、优质课、金课三级认证的评判规则;将课程认证作为职称评定的基本条件纳入职称评定细则,制定了优质课和“金课”认定的奖励标准;实施首批149名教师“一师一课”的合格认证,38名教师的优质课和“金课”认证;在全院构建了“人人过关”的质量主体意识;通过“建标准、推认证、优机制、孕文化”四部曲,全面推行“级分制”课程评价体系,区分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全面开启了清理“水课”打造“金课”品牌的课程质量提升行动。

建标准

构建“一主多辅”的“级分制”课程认证标准体系。“一主”为课程认证标准,从课程设计、教学资源、教学实施、课程评价4个维度进行指标设计,评估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授课计划与教案、课堂教学、教学测评等教学全过程,重点评价课程教学设计是否对标,教学实施是否贯标,教学效果是否达标。标准涵盖课程静态文本资源、动态教学实施过程、课程教学成效和师生等教学主体的反馈,设计了24个评价指标,为兼顾人文思政课程、专业课程等区别,设计了59项评分点,通过评分细则进行精准区分。“多辅”为配套的岗位工作标准和流程,由学院质量控制部开发认证工作专职岗位标准以及认证申请、初审、答辩、听课、评价5个模块工作标准和流程,并实现了流程固化和信息化。

推认证

形成了“三级认证、三化评判”课程认证模式。课程实施“合格、优质、金课”三级认证。应用“分层次管理”“最近发展区”等理论,结合课程基础和教师能力,实施所有专任教师“一师一课”达标认证,鼓励骨干教师“师课双优”的优质课认证,引导“课岗融通”打造一批职教特色“金课”。认证通过“多元化、无感化、轻量化”的“三化”评判。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从院校、企业、主管部门等聘请同行专家、企业专家、教育专家,邀请部分上课学生参与评价,构建多元化评价主体;课程认证采用访谈式答辩、推门听课和综合评价等方式,将认证活动融入到日常管理和教学中,同时结合课程大数据平台教学数据实时信息化综合评判,以无感化的方式推进;紧扣关键指标设计清单式等级评价表,客观评价指标量化,主观评价指标等级化,构建轻量化的认证评价。课程认证推进一年来,已有136名教师通过合格认证、12名教师通过优质课认证。通过课程认证的引导作用,学生课堂听课率较2020年上升4.6个百分点。

优机制

优化“两牵、两驱”的制度保障机制。课酬激励牵引,优化教师课酬发放标准,对通过优质课和“金课”认证的教师,增加课程奖励课酬;职称激励牵引,将获优质课和“金课”认证纳入职称评定的加分项。强制合格驱动,学院文件要求3年内所有教师必须通过课程合格认证,否则不予职称晋升;强制分等驱动,对所有二级学院教师课程认证工作进行强制分等,纳入部门考核。通过机制的优化完善,课程认证有效激发了教师活力,一年来全院教研室组织课程认证研讨24次,课程认证报名率达64.8%,组织32次“一师一课”公开课活动。

孕文化

孕育“一主体、两中心”的课程质量文化。通过课程认证评价在全体师生员工中推行“人人都是首席质量官”的教育,提倡“人人过关”的质量文化,加强教师对课堂教学质量主体的认知意识,引导教师对课程认证的认同感,强化教学责任心。通过“级分制”的课程认证,让教师识别与标准的差距、与标杆的差距,由差距产生动能,自觉围绕以教学为中心、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教学改进提升。

“级分制”的课程认证,通过“建、推、优、孕”四部曲,充分调动了教师提升课程质量的积极性。2020—2021学年,学院教师参加教学能力竞赛获全国一等奖两项,排名全国第三,连续两年获全省冠军;认定省级精品在线课程13门,3本教材入选国家规划教材,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一项。课程认证的工作经验吸引省内20余所院校前来学习交流,4所院校参照学校认证模板开展课程认证。

(霍览宇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