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促三融合”深化公共基础课程改革

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基础英语》课程建设探索


发布时间:2021-08-26 浏览量: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特色日益明显,如何让公共基础课程成为人才培养的“助推器”,实现公共基础课程“在有为中有位”,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知识传递、能力提升、素质培养、价值传递”工作定位,致力于打造特色公共基础课程,在《高职基础英语》课程特色建设中进行了大胆探索。

英语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要求?学院通过走访企业了解需求,发放问卷梳理困惑,进行访谈明确堵点,内部讨论确定方向,逐步形成了“提升素质促发展 ,融合专业打基础,融合思政强协同,融合文化建自信”——“一促三融合”《高职基础英语》课程建设模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改革成效。

提升素质促发展。高职基础英语》课程主题灵活,话题多样,以语言为载体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窗户,在拓展学生眼界、开阔学生视野等方面有其他课程不可比拟的优势。该课程可以通过课堂对话,提升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通过角色表演,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了解异域风土人情,增强对不同群体的理解与包容。虽然在综合素质提升方面英语教学的效果是隐性的,通常需要以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行为为载体去显现。但是,教育就是育人与育才的结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娴熟的技术,更有体现在举手投足尽显的气质和为人处事时尽显的优雅。因此,学院明确提出,让英语课程和其他公共基础课程一样,要在课程改革中“不忘初心,坚守本心”,摒弃实用主义倾向,坚持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而不懈努力。

融合专业打基础。在《高职基础英语》课程建设过程中,学院提出建设融合性公共基础课程的建设思路。通过英语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建立柔性小组,明确各个专业精准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通过柔性小组集体备课,实现教学内容的协调;通过英语课教师跟班听课,最大限度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向;通过建设融合性课程,实现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具体化,与专业课程实现了相融共促。目前,学院英语课程已经建立了针对电气、动力、信息三个大类八个专业的具有针对性的辅助教学手册,辅助手册根据专业特点实现了“用什么、有什么;要什么、讲什么”。电气类专业电气设备英文铭牌、我国的特高压建设,动力类专业的锅炉运行流程英文介绍、碳中和碳达峰绿色能源建设,信息类专业的信息安全、中国的5G建设等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实现了知识的融汇贯通。

融合思政强协同。加强学生德育工作,就要充分挖掘各门课程和各种教育途径的思政教育资源,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学院高度重视英语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出了“润物无声”的英语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要求,通过梳理教学内容课程思政切入点、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线上课程思政素材库建设等,实现了“哪里切入课程思政、课程思政讲什么、课程思政如何讲”的制度化、规范化,确保了课程思政资源质量,保证了教学效果。在以交通工具为主题的课程中,我们融入了中国高铁建设的成就;在以科技为主题的建设中,我们融入了“中国新四大发明”;在以对外交往为主题的课程中,我们融入了“一带一路”介绍。同学们看着、听着用英文介绍的内容丰富、画质清晰的课程思政资源,体会到了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体会到了我国作为大国的责任与担当,自豪感油然而生。

融合文化强自信。在《高职基础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对英语老师强调,在尊重不同文化的同时,一定要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文化自信在同学们心中生根发芽。学院首先明确英语教学目标是在提升语言技能的同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树立中国形象;其次通过学习和讲座等,提升教师素养,补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钙”;再次,在教学中以语言为载体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明确文化价值取向,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深度认知,构建学生的文化自信;最后,丰富课程测试内容,通过演讲、表演、访谈、辩论、小论文等方式进行测试,测试在注重语言技能的同时融入对文化意象内容的考核,唤起学生的文化自觉。

《高职基础英语》以“一促三融合”为特色课程建设,增强了课程对学生专业学习的支撑作用,同时坚守了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定位,避免了简单的实用主义。目前,学院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与学院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特色相适应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立体化资源体系,实现了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和专业立身的一体化推进。   

                                                                                 (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    周建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