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江苏职业教育“蹚”出新路再领跑


发布时间:2021-02-05 浏览量: 信息来源: 《江苏教育报》2021-02-04

“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路径,着力发展质量高、贡献度高、社会认可度高的现代职业教育——“蹚”出新路再领跑。

2020年 9月28日,教育部和江苏省在南京召开部省共建启动大会,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这是全国首个以都市圈为基本单元的职业教育高地项目。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方案以贯彻落实“职教20条”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设计5个方面、24条改革任务,细化了教育部7项支持政策、江苏18项支持政策以及苏锡常34项工作任务。“教育部部党组将全国第一个城市点选在江苏,希望江苏做推进东部地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改革目标的先行者、探路者。”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说。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启动大会上表示,这次部省共建既是对江苏过去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未来继续探路发展的鞭策激励。“我们要凝聚共识、扛起使命,自觉将‘信任’化为‘责任’,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全力发展具有江苏特色、一流水平、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回眸“十三五”,以部省共建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为代表,江苏省职业教育成绩突出、亮点频现,为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支撑。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表示,我省职业教育在规模、质量等方面都有长足进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以服务发展为目标,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

“一直以来,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金钥匙’,就是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紧贴经济社会发展。”省教育厅副厅长曹玉梅说。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提出“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要求,江苏省以此作为未来一段时期特别是“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

职业教育紧跟步伐,积极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瞄准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围绕新兴产业和核心产业的专业集群。2017年,江苏省主动对接江苏“1+3”主体功能区部署,印发《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立项建设300个高职高水平骨干专业,覆盖17个专业大类,打造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一批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重点专业集群。2020年8月,江苏省在《关于推进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又一次强调,围绕产业需求送教上门,至“十四五”期末,在学前教育、护理、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建成20个左右具五年制鲜明特色的示范性专业集群。

近年来,江苏省职业教育已培养300多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70%职业院校毕业生就近就业,90%以上职业院校毕业生在省内就业,在全省先进制造等快速发展的行业中,新增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全省职业院校每年面向社会开展培训超160万人次。

为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江苏省建立职业教育跨省跨城协作与共同发展机制,牵头制订《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职业教育一体化平台建设方案》,江苏吴江、上海青浦和浙江嘉善共同推进示范区内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合作,实现示范区内职业学校统一招生录取,初步构建了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省市县协调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示范区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职业教育是教育扶贫的排头兵,是见效最快、成效最显著的扶贫方式。在助力西部地区脱贫攻坚上,江苏省职业院校发挥优势,立足“赋能”,在技能培训、产业发展上精准发力。目前,江苏与新疆、西藏、青海等8省(自治区)开展职业教育对口协作,帮助当地建设急需的113个专业,10所中职学校继续承担西藏、新疆内地中职班培养业务。“在江苏学习,拓宽了职业方向,改变了我的一生。”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藏族学生旦增久美说。2010年,旦增久美到该校学习创业培训、职业意识养成等课程,在校期间就开了一间小店,毕业后又创办了3家公司,形成将食品、餐饮、特产融合的西藏旅游品牌,带动了当地村民致富。

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江苏省高职院校主动作为,15所学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25个境外办学机构和项目,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服务。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杨建新介绍说,该校联合红豆集团,在柬埔寨成立了我国首个校企合作股份制应用型本科海外大学——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为当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高质量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深受当地民众欢迎。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完善现代职教体系

为了让职校学生有更大上升空间,“十三五”期间,江苏省职业教育致力于服务人的终身发展,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让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通道。探索中高职衔接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应用型人才学历上升“立交桥”,形成分段培养、五年一贯制、对口单招等多样化、可选择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9年,江苏省出台《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探索实施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职教高考”制度。2020年,全省中职应届毕业生升入高等教育阶段的比例达到68%,成为江苏省高等教育普及的一支重要力量。

如今,随着持续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层次结构,职校生和普通高中生一样享受高考升学待遇的道路越走越宽。从2019年起,江苏省在中职阶段实施“领航计划”,目标是创建50所一流的中等职业学校;在高职阶段继续实施“卓越计划”,立项建设22所省级高水平高职院校,其中8所为江苏卓越高职院校培育单位。全省有20所高职院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总量居全国第一。目前,20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建设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全部获得批复,中央财政支持经费和省财政配套经费均已到位。

为了创造叠加效应,江苏省整合优化全省职业教育资源。2019年,出台《关于优化全省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有关工作的意见》《规范职业院校办学行为专项行动计划》,推进包括技工学校在内的所有职业学校招生录取、教学标准、学籍管理、考核发证“四统一”,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根据国家统一安排纳入高等学校序列,技工院校与职业院校互挂校牌,同时享受对方相关支持政策。2020年7月,江苏省又出台《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年)》,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落到实处。根据《计划》,省教育厅及有关职业院校承接56个子任务,承接项目达8577个。

202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这是全国首家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该校党委书记吴学敏表示:“升本后学院将以‘职教本科’的定位,借鉴本科院校的管理特点,保持固有的‘职业’属性不变,探索、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为支持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开展本科职业教育试点,加快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同年12月,省政府专门发文,出台支持该校本科职业教育试点政策措施十二条。

以产教融合为路径,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迈进

校、所、企之间没有围墙,基础设施、场馆设备、实训基地等硬件资源全部开放共享——作为全国知名的“职教名城”,这种“零距离”高等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的独特模式已在常州科教城坚持了近20年,不断向全国输出产教深度融合的江苏经验。

“科教城是区域内的‘创新之核’,是常州校企合作机制落地的典范。”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华刚介绍说,早在2007年,常州就率先出台《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指导意见》,提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建设实训基地的发展方案。

一直以来,江苏都是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排头兵”,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与现代产业发展共生共长。

产教深度融合,从打破校、所、企之间的“围墙”开始。江苏省广泛推进“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校”“校办企业”等校企深度合作模式,要求规模以上企业按职工总数的2%安排实习岗位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积极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育人全过程,每年“订单培养”招生规模总量达到约20%。

2019年3月,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地方性法规——《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条例》涵盖区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组织与实施、扶持和保障、指导和监督等多个环节,在校企合作工作机制、组织保障、激励举措等方面有一系列创新。“产教融合型企业”“校企合作专项资金”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提出,极大地激发了企业更深入地参与到职业学校实训实操、师资培育、课程设计、教材开发中。《条例》有效黏合了校企在人才培养与需求间的差异,校企合作“一头热一头冷”的状况有望得到缓解。

自《条例》施行以来,全省重点支持建设高职院校36个产教融合集成平台项目和14个培养项目,覆盖13个专业大类,涉及20多个产业领域,总投入超过15亿元,在主要领域成立了11个行业指导委员会,并已认定81家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

作为产教融合重要实现方式之一,现代学徒制是《条例》的重点强调内容,并在全省得到推广。目前,江苏省超过半数的高职院校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3个地区、1个企业、23所职业院校被列为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6个单位参加现代学徒制省级试点。

为进一步完善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对接机制,省教育厅和省发改委以2到3年为一个周期,在全国率先发布《江苏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情况预警报告》。2019年以来,江苏省根据各地区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吻合度情况,对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各地产业结构调整趋势提出专业结构调整思路和调整策略,积极引导职业院校根据产业需求设置或调整专业。

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关键。为了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江苏省建立学校、行业企业“双师型”教师联合培养培训机制,开通职业院校教师引进“绿色通道”,世界技能大赛前三名选手、全国一类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选手、“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江苏技能状元”和“江苏工匠”等,可由招聘院校自主考核录用入编。全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70%。

在全省发展的大格局、大视野下,江苏省逐步形成了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共生共长的格局。目前,全省13个设区市中,9个建有职教园区,60%以上的县级职教中心异地新建到产业园区,实现了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