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当上“巡查员”管河治水显神通


发布时间:2020-06-02 浏览量:

“今天晴天,微风,无人机飞行平稳,拍摄录像效果都很好。”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师范强正在滨州市惠民县土马河边操纵着无人机,协助惠民县河道治理工程复工复产。

1.jpg

“过去,各地主要采用步行、乘船等方式巡查,不仅工作强度大、效率低,也容易受到河湖地形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存在巡查盲区死角、问题发现不全、溯源能力比较弱等问题,现在无人机360度无死角航拍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这次疫情期间更是减少了工作人员外出,又安全,又高效”。现场,惠民县水利局防汛办副主任刘洪军对无人机作业方式赞不绝口。

2.jpg

近年来,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积极擘画无人机新技术与传统水利相融合的新篇章,借助无人机系统,充分发挥航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通信技术、3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5G技术优势,在河流管护巡查、水旱灾害防治和水污染监测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河长制、湖长制走向智能化、高效化,创造了科技管河治水新治理体系。

3.jpg

2015年,在全国尚未有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高校时,山东水利职业学院超前谋划,主动作为,积极对接水利行业对无人机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与北京韦加无人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始招收机电一体化技术(无人机方向)学生。2017年,学校获批设立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是山东省最早设立该专业的学校。目前,学校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在校生近500人,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在全国名列前茅。学校主持的“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资源库”获国家级资源库;“无人机应用技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实训基地;“无人机应用技术实训中心”获批国家发改委产教融合实训中心建设项目;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获省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品牌专业。一系列骄人成绩的背后,是山东水职院人扎实朴素的工作作风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举措。

一、 深化“三教”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伴随着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的逐步完善应用,无人机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以“三教”改革为着力点,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开发课证融通立体化教材,创新“三个课堂”教学模式,使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得到有效提升。

1.坚持“名师引领、专兼结合、整体提升”原则,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

学校与韦加智能、南方测绘、极飞科技、山东空管等5家企业实施深度校企合作,实现校企优质人力资源共享共建新模式。充分发挥行业大师引领示范作用,建设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资源库,通过合作开展科技研发、技术服务等方式,使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目前,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水利职教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双师”素质教师100%,有10人获无人机教员、无人机超视距驾驶员(机长)、无人机视距内驾驶员等职业资格证书。

2.落实“双对接、云共享、动态化”模式,开发课证融通立体化教材

学校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坚持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双对接”,校企合作共同开展专业建设,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核心课程及精品微课、多媒体课件与素材、教学视频、教学案例、虚拟仿真实训等优质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和线上精品“云”资源2486个。坚持育训结合、内外结合、长短结合,开发新型活页式、手册式、多层次模块化课证融通系列教材11部,建立健全教材动态调整更新机制,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缩短教材内容更新周期,适时更新教材内容,保持教材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为师生、企业员工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线上线下”立体化学习资源。

3.建设“校内课堂、网络课堂、企业课堂”类型,创新“三个课堂”教学模式

采用沉浸式体验教学,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式、实践型校内课堂改革。多名教师分工协作,以活页式模块化教材为载体,合理安排学生参与相应子模块学习,广泛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方向的学习训练,有效地将“递进式课程教学模式”与“融岗式实践教学模式”贯穿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

推行“互联网+职业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构建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为载体的网络课堂。通过“蓝墨云班课”“智慧职教”等在线教学平台实施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沟通、答疑解惑等“移动式学习”需要。疫情期间,我校无人机专业教师与韦加智能等合作企业利用智能信息化教学平台和互动化专业教学系统,实现课堂实时互动,确保“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以真实任务为载体创设实训情境,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岗位对接的企业课堂。把课堂设到车间,以企业的设备作为教具,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实训实践,根据工作场景创设教学情境,将无人机行业的技能标准融入到课程能力模块中,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坚持以赛促教,人才培养成效斐然

学校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无人机类职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养成严谨专注、敬业专业、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品质,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突出。2017—2019年,学生连续三届获得全国大学生无人机测绘职业技能大赛特等奖第一名;2018—2019年,山东省两届“创意飞行器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第十六届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第六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决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山东赛区一等奖。

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招生质量连年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就业趋势呈现出就业专业对口率高、就业满意度高、薪资待遇高、用人单位认可度高的“四高”态势。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高达100%,就业专业对口率达到95%以上,主要就业方向包括水域巡查、水资源勘察、农林植保、国土资源勘察及测绘、环保监测、数字城市等领域。毕业生跟踪报告中显示,近两届毕业生薪酬水平主要集中在 4000-9000元/月之间,占比达 73.68%,毕业生对就业的满意度、人岗匹配度、职业发展满意度、薪资待遇等各项指标的满意度均超过95%。对近3年签约本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胜任度、工作态度、政治素养、职业发展潜力等各项指标的满意度均超过98%。

三、共享实训基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学校建立了集无人机教学、实训、培训、科研、生产等于一体的无人机应用技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基地按照“开放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建设了无人机组装调试中心、无人机飞行操控中心、无人机检测维护中心以及无人机+技术服务基地、国家AOPA职业资格鉴定培训基地。拥有实验实训室26个,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厅级工程实验室等2个,总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200余万元。

基地开设无人机组装与调试、无人机检测维护、无人机植保技术、无人机航拍技术和无人机测绘技术等多个领域20余项生产实训任务,每年开展近500人次、10000学时的实习实训任务,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实现了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需求链的有机融合。

基地面向社会为水利、电力、国土资源、现代农业、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行业企业员工开展专业技能培训20余期1000余人次,开展无人机驾驶员证书鉴定培训600余人次,无人机驾驶员等鉴定考试通过率在90%以上,位居各鉴定培训机构前列。

四、输出“无人”技术服务,助力智慧河湖建设

学校坚持“立足水利、面向社会、服务一线”的办学定位,充分发挥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搭建社会服务平台,为水利行业、企业积极开展无人机航拍、测绘、植保、巡线等方面的技术服务、技能培训、技术研发、技术革新等。近年来,校企合作进行新产品技术研发和技术革新10余项;面向省内各农业示范基地、河流航道、城市水务等开展了无人机植保、无人机航拍、无人机测绘等社会服务项目30余项,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对于加快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期,学校与滨州市惠民县水利局合作,对其县域内23条河流、总长约600公里的河道进行了全程拍摄,以极小的人力、物力成本获取了大量河道位置、水工建筑物等影像数据信息,为全县域开展河道治理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在加大河湖监管保护、保障国家水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对接水利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无人机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因材施教、特色发展”专业建设思路,充分发挥山东水利事业人才“蓄水池”的作用,为新时代水利事业发展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山东水利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