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专题思政课获“五星点赞”

杭科院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发布时间:2020-04-09 浏览量:

电话采访、话题讨论、头脑风暴……近期,杭州科技职业学院的抗“疫”思政专题课成为学校线上课程中的“网红”,同学们纷纷打出“五星”好评,表示这样的思政课“和生活很贴近”,能“启迪思考”。

悉心打磨,让专题课有质有料

2020年的春节假期,杭科院思政教学部QQ群格外活跃,抗“疫”过程中的典型案例,主流媒体的精彩评论成为QQ群里的主要内容。“在党中央的有力领导下,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同心抗疫,共克时艰,老师们敏锐地感觉到这是开展思政教育的好时机。”思政教学部主任李同乐表示,从年初六开始,老师们就开始搜集素材,自主发起教学研讨,为新学期的思政课程做准备,“老师们的目标明确,要抓住机会,用好‘抗疫’过程中的丰富素材,把思政课讲深讲活”。

2月,在收到教育部社科司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思政课教学组织工作的通知后,思政教学部为疫情“量身定制”专题课的想法也逐渐成熟,制定了《杭科院疫情防控期间开展思政课线上教学的实施方案》,确定围绕生命教育、中国精神、法治教育、制度优势四个主题进行抗击疫情思政教学专题课程资源开发、课件制作、教学标准研制和教案设计。尽管抗击疫情的案例素材十分丰富,但做好专题设计并不简单。李同乐介绍说,专题课没有标准教材,内容实时更新,还要和“基础”、“概论”两门课程做好衔接,“这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

wps4.jpg 

wps5.jpg 

wps6.jpg 

为了高质量的做好课程设计,思政教学部专兼职教师全员参与,大到逻辑框架,小到案例选取,逐一讨论,逐步优化。经过近一个月的打磨,《生命教育:疫情防控中的生命感悟》《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彰显“中国精神”》《依法防控:疫情防控中的法治思维》《战疫必胜:抗击疫情彰显制度优势》等四个专题的课程设计最终完成。

学校思政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思政理论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吴太胜教授全程参与了这项工作,他对老师们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我国的疫情防控本身就是一堂社会思政大课,我们全体思政课教师开发的专题课程就是将这堂‘社会大课’里的鲜活教材用好,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激发同学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

创新方法,让思政课鲜活起来

39日,伴随着杭科院直播教学的全面铺开,抗击疫情专题思政课也正式“上线”。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变身“主播”的思政老师们积极利用网络平台的技术优势,一扫以往思政课的“沉闷”景象,让思政课多了很多“潮”味。

裘肖平老师利用“职教云”平台在课堂上发起头脑风暴,同学们和老师全程互动,“上课的过程就是讨论的过程”;赵志华老师课堂提问巧用“摇一摇”,还设置了抢答和随机音视频链接,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及时获得学生的课堂反馈。“网络是挑战也是赋能,我们在实践中挖掘教学改革的更多可能”。

wps7.png 

今年2月疫情爆发之初,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学生胡日上创作了一首战“疫”Rap歌曲《高开低走》,引起学校师生和校外媒体关注。在专题课上,任课教师朱金花组织同学通过QQ视频对胡日上进行线上采访,让同龄人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用就在身边的人和事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同学们直言这样的事例“比课本上的更生动”。

wps8.jpg 

“从一开始我们就很明确,专题课不要说教,而要交流。”李同乐表示,老师们转变观念,精心设计,主动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后,有95%左右的上课学生为专题课打出五星好评,这是对我们的最大肯定”。

wps9.jpgwps10.jpg

转危为机,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加把油”

思政课教学改革不仅是思政教学部的大事,也是杭科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件要事。在3月6日召开的学校在线教学及学生管理专题工作会议上,校党委书记谢列卫也为专题课亲自“支招”,鼓励老师们“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大胆尝试”,并提出了“有特色、有效果、有参与”的“三有”要求。

专题化、信息化、小班化、实践化,“四化合一”一直是我校思政课改革的重要方向,而此次专题思政课程开发与实施正是推动“四化合一”改革的重要尝试。“疫情期间的思政课教学,是对思政教师和思政改革的一次‘大考’,考验的是教师的专业素养、知识积累、教学设计能力和信息化素养。”李同乐表示,老师们从刚接触网络教学时的“倍感压力”,到现在受到同学们的“五星点赞”,最大的感触就是“要把压力变成动力,把思政教学改革的步子再迈大一些”。

   抗击疫情专题思政课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学校还将积极引入疫情期间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学生思想动态追踪研判,在“试水”在线教学改革、思政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通、线上理论学习与线下社会实践融通的“大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让思政课成为能让同学们终身受益的人生必修课”。

杭州科技职业学院 李同乐 夏村 孟婕 戴雯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