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增专业备受考生青睐


发布时间:2012-06-05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

     近年来,以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等产业为代表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本科专业的设置,教育部公布的高校新设置的本科专业,以及同意新设或调整的本科专业,充分体现了这一趋势。许多考生看准了这一点,把自己的专业理想和国家的战略发展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

    ■洪傲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高校新设置的本科140个专业,大都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紧接着,教育部又公布了2011年度高校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同意新设或调整1850个本科专业,从2012年起开始招生。其中战略性新增专业增幅较大。这些专业基本覆盖了温家宝总理所指出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代表了我国信息化建设、能源建设、节能环保建设领域的关键技术,是国家今后重点发展的新方向。在2012年高考填报志愿时,考生要密切关注这些战略性新增专业,尽量将自己志趣理想和国家的战略发展重点结合起来。

    新能源产业

    在能源领域,高校新增的专业集中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及核能技术几个领域。

    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历史上,能源技术始终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关键技术之一。我国的能源建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常规能源的安全、清洁、经济利用,二是新能源技术的研制与开发。高校新增的能源类专业是紧紧围绕这两大领域设置的。能源化学工程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是新增能源类专业的代表。

    我国是煤炭大国,在已探明的化石能源中,煤炭的储备量占到了92%,石油占到3.2%,天然气占到1.3%,预计几十年内,我们国家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局面不会有很大改变。我国的煤炭资源有一个突出特点,含煤量少,含硫量特别高,加上我国煤炭开采、运输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煤炭的利用率低,浪费很大。发达国家煤炭利用率为50%,我们国家只有30%。同时,我国煤炭环境污染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借助化学工程技术手段,是实现煤炭资源利用的清洁、经济的主要手段。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是在煤化工学科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个新专业,这个专业侧重于常规能源开发利用中化学技术的研发与使用,如去除煤中的有害物质硫,实现煤的洁净和优化利用。在煤化工之外,能源化学工程还关注与炼油技术相关的化学工程与工艺,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开发优质油品。结合化工生产特点,能源化学工程还研究与节能技术相关的化学过程。从学科源头来说,能源化学工程曾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个分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分支众多,毕业生集中在化工、能源、信息、材料、环保、生物工程、轻工、制药、食品、冶金和军工领域就业,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都是逐步从化学工程与工艺分离出来的专业,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独立设置,也为毕业生就业时的行业细分提供了条件。

    与常规能源相比,我国的新能源虽未被大批利用,但是资源储量大,种类丰富。我国可利用的新能源包括了风能、太阳能、水电、生物质能和核能。我国海岸线绵长,内陆多山,河流湖泊密集,这些都决定了我国风能、太阳能、水电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能巨大。但是,在新能源开发中,我国缺少核心技术,开发成本高,使得这些新能源还不能大面积使用。以发电技术为例,如果燃煤发电成本为1,则小水电的发电成本约为1.2,生物质能发电为1.5,风力发电为2.3,光伏发电为4。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有待于技术的提高,同时也需要培养大批掌握新能源技术、工程知识的专门人才。在新增专业之前,高校招生中与能源动力有关的专业主要有能源动力类、能源动力类(能源与环境)、热能与动力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汽车发动机)、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风能与动力工程、能源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汽车工程方向)。在课程设置上,这些专业基本以常规能源动力系统为主,辅以开设一些与风能、光能、生物质能相关的工程技术课程,在专业知识上,很难满足新能源产业对专门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突出了新能源的学科培养目标,专门培养能从事清洁能源生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能源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工程设计、优化运行与生产管理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人才。在招生计划中,部分院校会结合自身科研优势,专注于新能源的某个领域,如河海大学注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含风能与太阳能。由于新增专业学科建设尚待完善,在实际教学中,开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院校会在课程设置上突出自身的优势,人才培养上各有侧重。如部分院校侧重新能源工程的设计,偏重学习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这类课程。也有部分院校侧重生物质能利用的工程与工艺,如开设生物燃料技术与工程、生物质能利用工艺与设备、反应工程等课程。随着新能源学科建设的深入,各校将会逐渐形成适合自己学科特点的新能源研究教学领域。

    新材料专业

    在新材料领域,设置了纳米材料与技术、功能材料、微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专业。

    物联网工程建设、能源产业技术更新,都要借助材料。材料类专业与机械、电子、能源、冶金、医药行业紧密联系,这些行业的技术进步,都离不开材料专业人才。材料专业是我国工科院校的基础性专业,目前开设的材料类代表专业主要有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些专业是传统的、代表性的材料类专业。随着能源、电子、医药行业的新需求,功能材料、纳米材料已经成为各国抢占的战略制高点,是科研攻关的重要领域。结合新材料领域的战略需要,我国一些高校新增了功能材料、纳米科学与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专业。招生时,一些院校结合自身学科优势,会专注某个领域,如北京化工大学的生物功能材料。

    在院系归属上,新材料专业一般归属于材料科学学院,在课程设置上,开设材料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再开设专业课程。如纳米材料种类较多,比如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半导体材料、结晶材料,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会有区别,但是,材料的特性、制备的方法、测试的技术,这些内容是材料专业最基本的学习内容。

    物联网专业

    在物联网领域,为了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设置了物联网工程、传感网技术、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

   1995年,比尔·盖茨提出了“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这是最早的物联网概念。虽然人们对物联网的名称较陌生,但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已经很广泛了。比如沃尔玛超市采用了一种射频识别技术,通过这个技术管理超市和库存服装。超市把每一件服装都贴上一个电子标签,通过这种射频识别技术,每一个服务员拿着电脑终端,通过扫描,马上可以知道哪些衣服已经卖出,哪些衣服还在库存,库存量是多少,存在哪些位置,管理起来非常方便。在国际上,目前较为公认的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线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联系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与互联网名称较像,实际上差别很大。互联网是基于网络平台的,通过internet网,将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它是一个虚拟世界。但是物联网却可以借助4项核心技术,实时采集物体上的声、光、电、力学、化学、生物和位置各种信息,通过网络接入,把物与物、物与人连接起来,是物物相联,是一个现实世界。

    我国明确物联网工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世界范围内科技发展新趋势的结果。在世界范围内,美国掌握着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他们提出了智慧地球计划,要把每个地方都贴上标签,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欧盟也有针对物联网的欧洲行动计划。日本开发物联网技术比较先进,很早就把自己叫做标签之国。韩国制定了一系列的UQ计划,即物联网计划。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达国家技术投资的重点领域,并已经着手为物联网技术引发的产业变革作准备。

    除了新能源、新材料和物联网领域之外,在海洋探索领域,为了促进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许多高校新增设了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海洋油气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水声工程4个专业。为了推动医药产业研发,新增了生物制药、药物分析、药物化学、中药制药4个专业。此外,在140个新增专业中,还包括了新媒体与信息网络、数字电影技术两个面向新媒体的专业。(作者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关链接:五大战略产业及相关学科

    什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环境下提出来的。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明确了我国重点发展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要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及核能技术,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要努力走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列,尽快确定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和市场推进措施,推动中国汽车工业跨越发展。二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三要加快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技术和材料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尽快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四要运用生命科学推动农业和医药产业发展。积极发展转基因育种技术,努力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突破创新药物和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条。五要大胆探索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实施好载人航天计划和嫦娥计划,有效进入并和平利用空间,切实加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

    体现各地发展特点

    2010年教育部首次公布战略性新增专业时,140个专业覆盖了23个省市,地域分布较广。从院校地域分布数量看,江苏省、北京市是获批战略性新增专业院校数量最多的省市。天津、辽宁、黑龙江、陕西、四川、山东、湖南获批院校也比较多。在战略性新兴专业的选择上,各省市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对于与当地支柱型新兴产业或增长速度快的新兴产业对应的专业,优先设置,加快人才的培养。

    江苏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已具有规模,并始终保持着强劲发展的势头。2011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达到3759.4亿元,增长34.4%,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27.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1294.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1.4%。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在纳米材料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生物制药、药物分析、药物化学等行业。北京市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型产业,地处北京的高校,在战略性新兴专业的设置上,既满足了国家对战略性产业人才的需求,也充分考虑了北京市的产业特点,开设的专业集中在纳米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能源化学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和新媒体等。

    新增专业报考空间大

    战略性新兴专业增幅较快,并不意味着人才数量过剩,从专业招生总体情况看,战略性新兴专业招生人数占总招生人数比重很小。

    2011年北京市理科一本招生计划总数13999人,其中,工学6509人、管理学2153人,理学1719人,医学776人,经济学743人,文学601人,法学252人,农学130人,教育学35人,哲学12人。工学招生人数占总招生人数的46%。物联网工程为工学门类中电气信息类下设专业,电气信息类包括了物联网工程专业在内的62个专业,总招生人数为2872人,约占北京市理科一本招生总数的20%。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专业招生院校为14所,招生人数仅为30人。能源动力类专业招生人数为218人,其中,核工程与核技术、风能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工程及自动化等招生人数为48人。

    2012年,随着开设院校的增多,战略性新增专业招生人数将会增加,如北京工业大学计划在物联网工程专业招生60人。但是,受考生家长对战略性新增专业认知度的影响,受考生个人专业学习能力的影响,受考生家长职业选择的影响,除电气信息类中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外,战略性新增专业在整体上增幅会比较平缓。(洪傲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