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简报第10期】县教育局长对高考改革的感受与期待


发布时间:2012-05-04 浏览量:

 

    近年来,部分省和高校的高考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这些改革对基础教育产生了相当影响。为进一步了解这些影响,同时为了解和反映县教育局长对高考改革的感受与期待,笔者对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第二十三期全国县市教育局长培训班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44份。现简要报告问卷调查及相关研讨情况。
    一、当前高考制度不改革,素质教育就难以全面推进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从以下两个视角展开:一是高考改革在多大程度上推进了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二是高考如何能保证各利益相关方的正当权益。问卷第一题为“当前高考制度不改革,素质教育就难以全面推进”,即希望借此从一线教育局长那里了解多年来素质教育推进举步维艰、众多地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越减越重,到底是不是和现行高考制度有关。在对该题做出回答的140人中,有118人对该观点“完全赞同”或“基本赞同”,占全部被调查人数的84.3%。对另一相近问题“基础教育的教学行为和办学局面很大程度上是由高考制度决定的,学校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只能顺应形势,而难有什么个性化作为”,有113人表示“完全赞同”或“基本赞同”,达全部被调查人数的79.6%。
    对教育局长们的进一步调查显示,一些地方和学校对学生开展的课外兴趣教育,如机器人试验、电脑制作、文体特长及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项目教育,多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一旦到高中阶段,学校的教育教学更多地被高考文化课的考查目标所指挥。有局长根据切身经验反映,素质教育抓好了,升学率不会下来,反而可能上升。不过更多的地方和学校最终还是没能走出传统做法那一套,因害怕减负承担高考成绩下降的责任,大多数局长不敢“冒这个险”。
    二、“不准公布升学率”对片面追求升学率局面稍有缓解
    为纠正一些地方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升学考试成绩为标准奖惩校长、教师等倾向,一些省、区要求不准统计公布区县、学校的升学率,不准公布高考状元,这一政策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消极应试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局面”?67.4%的教育局长认为“是”,27.7%的教育局长则认为“不是”。有局长反映,所谓“不准”,只是行政一方的情愿,实际难执行;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信息和互相猜测的情况是存在的。
    “不准公布升学率”的政策或是当前高考制度存在缺陷且一时难以纠正情况下的权宜之计,其本质反映的是当前高考制度下的升学率不能完全体现遵照党和国家教育方针进行办学的质量水平,不能完全代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程度。如果高考制度改进到能够统合升学标准与素质教育要求时,统计公布升学率以及宣传一下高考状元,或未尝不可。
    三、近年高校自主招生对推进素质教育和“减负”作用低微
    对于“近年来高校自主招生对您所在地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减负’起到了积极作用”的观点,在144人的回答中,有3人“完全赞同”,27人“基本赞同”,41人“不太赞同”,23人“很不赞同”;“赞同”人数比例为20.8%,“不赞同”人数比例为44.4%。另有42人回答“无所谓”,8人“不清楚”,所占比例分别为29.2%和5.6%。有局长反映:“自主招生主要针对发达地区、发达学校”,“对贫困偏远地方的学生不公平。”
    对一些高校试行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25.5%的人认为对所在地素质教育、减负及教育教学秩序产生了积极效果,34.0%的人则不以为然。与部分教育局长座谈了解到,一些有推荐资格的中学,有的是通过层层考试选拔推荐,有的是根据学生平时成绩推荐,但主要还是看文化课成绩。
    四、打破唯分录取的改革方向逐步得到认同
    所谓“裸考”,即完全依照高考成绩单决定是否录取,而不考虑各种加分和考生的其他素质表现。为防止腐败,许多人赞同“裸考”。所谓“不裸考”,即以高考成绩作为高校录取主要依据的同时,也以考生其他方面的素质特长作为录取依据。许多人主张这一打破唯分录取的做法,因为这有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素质的个性化发展。对于“不裸考”,有74.3%的教育局长表示“赞同”,“不赞同”的比例是20.1%。这可谓是高考改革进程在思想观念上的一个明显进步。不过,对于“裸考”,也有55.3%的人表示“赞同“,41.1%的人表示“不赞同”。有部分回答者既赞同“裸考”,也同时赞同“不裸考”。这种似乎矛盾的选择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这些教育局长对“不裸考”制度的认可和由此可能产生腐败现象的担忧。
    有局长表示,以“裸考”方式录取会使有特长的学生没有优势,要加强各方面监督,实行“分数+特长”的录取方式;“不裸考”有利于学校特色化发展;要减少高考分数的绝对权威,但参考考生其他表现的方案要有操作性,不能妨碍公平,要在防止腐败上花功夫;要从对祖国未来负责的角度思考高考改革,不要被唯一的依靠分数才公正公平的思维所限。
    五、等到全社会都建立起诚信机制后再打破唯分录取会贻误教育事业
    “为防止招生腐败,有人提出要等到全社会建立起诚信机制后,才具有了实行打破唯分录取的外部条件,到那时才能实行不唯高考成绩录取的高考制度(即不裸考),”对于这一主张,有42.9%的人表示赞同,51.4%的人表示不赞同。赞同者主要是担心公平不保、腐败滋生。以下是一些不赞同者的观点:教育不能再等,制度可以在执行过程中慢慢完善、规范;只要阳光操作,加强监督就可以,不能因噎废食;健全的制度和标准、严肃的监察纪律才是反腐的保证。
    六、全国统一高考被看重
   高考分省命题始于1985年,由上海市率先启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逐步有更多省市获准加入到自主命题的行列,当前有16省市进行本、专科高考部分科目的自主命题。对试行数年的分省命题,56.0%的局长对于“应恢复全国统一高考命题,没必要让一些省份自主命题”的观点表示赞同,31.2%的局长不赞同。
    七、“异地高考”需策略推进
    由于人员的跨省流动,子女随迁就读及升学问题日益受到高度关注,就地高考或平时称为的“异地高考”问题已经浮出水面,并已受到社会及国家的高度关注,已在全国各地形成推进解决这一问题的态势。
    对于“今后几年解决异地高考问题的必然办法是有条件地允许考生在输入地高考”的观点,有83.0%的县级教育局长表示赞同,12.8%不赞同。在对这一问题做出回应的131名局长中,有4人来自直辖市,其余127人来自其他省区。对“异地高考”,既有来自直辖市的局长表示赞同的,也有非直辖市的局长不赞同的。有赞同者提出:应逐步放开,但要有一定规矩防止高考移民,比如在当地就学五年以上的就可以参加当地高考;应适度放开异地高考,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可考虑实施教育券制度,教育经费、招生指标随学籍走。而几乎所有赞同者发表的意见中都强调了放开异地高考要有条件、讲策略,要防范出现新的问题、新的不公。也有不赞同者提出,如果高考以省为单位的录取政策不变而支持异地高考,不仅会严重影响教学秩序,而且会加大人口流动带来的社会矛盾。
    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高考录取率较高,同时人口及社会环境资源压力大,外来人口多,特别是各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密集,这些地方放开“异地高考”更需要系统设计、统筹规划。有局长提出:对各省怎样投放录取指标才能达到合理,机会均等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理,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