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医学高职高专教育学术会议暨第五届临床医学专科教育研讨会会议纪要


发布时间:2011-05-23 浏览量:

 

2011年4月20~23日,由全国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主办、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承办的2011年全国医学高职高专教育学术会议暨第五届临床医学专科教育研讨会在河南省漯河市召开。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名誉理事长、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主任王镭教授,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郭立教授,国家卫生部科教司教育处岳鹏,教育部医学类教指委主任委员文历阳教授,相关医学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巫向前教授、秘书长沈彬教授出席了会议。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张智民、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张大策、漯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孙运锋到会祝贺,来自全国81所举办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的院校21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研究如何落实新医改方案和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部委下发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研究医学高职高专教育尤其是临床医学类专科教育如何科学定位、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全国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原九江学院副院长涂明华教授致开幕词。他代表研究会向莅临大会指导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他在讲话中简要地回顾了医学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历史,充分肯定了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并汇报了研究会的工作情况,阐述了本次会议的主题和任务。强调指出研究会隶属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并密切配合教育部教指委、卫生部行指委开展学术活动。会议采取专家讲座、专题报告、大会交流、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
卫生部科教司教育处岳鹏在会上作了讲话。他从贯彻新医改方案的高度,对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提出了三点希望和要求。一是在专业设置与招生工作的层面要按照教育部、卫生部有关文件要求,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招生规模,要担负起学校对学生和社会的责任。是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层面上,要总结我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成果,积极开展面向基层卫生人员培养的课程体系与结构研究,加强临床教学,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与课堂教学的相互结合与渗透,提升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学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三是在课程建设上,要研究面向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规律与特点,强调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重视知识、技能、素质等培养内容的科学组织与构建,使之与基层临床实践活动相对接,并且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面向基层工作的能力,从而整体提升学生素质。
文历阳教授作了《我国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现状与对策》的学术报告。迄至2009年,全国举办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的院校共343所,其中独立设置的医学高职高专院校60所,综合性高职高专院校118所,本科院校165所。他指出当前医学高职高专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制机制尚不完善;与外延规模相比,内涵建设相对薄弱;办学条件与发展速度不成正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不大。他从转变教育思想、深化教学改革,以及加强教学基本建设等方面论述了对策,对于推进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沈彬教授作了《新时期 新形势 新起点 新跨越》的学术报告,他提出医学高职高专教育要服务于卫生体制改革,顺应医学整合和“就业导向、面向需求、人人皆可成才”的新观念,解读了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强调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高职院校要合理定位,科学发展,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郭永松教授作了《专科教育何去何从》、巫向前教授作了《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内涵建设,提高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梁琼芳教授作了《从医患关系现状论医学教育改革思路》、宋国华教授作了《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专题报告。与会代表还饶有兴致地考察了漯河医专老校区生命科学馆和临床实训中心、第一附属医院的实训教学区、蓬勃建设的新校区以及南街村。与会代表对漯河医专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大会共收到论文140篇,其中浙江医专、漯河医专、安徽中医药高专、黑龙江护理高专、大庆医专、北京卫校等院校积极组稿,尤为突出。对交流的论文进行了评比,评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10篇,由研究会颁发获奖证书。
会议决定在明年适当时候召开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江西护理职业学院牵头筹建医学美容教育分会;鉴于人事变动,同意浙江医专郭永松副校长任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要求已建立的各分会积极开展活动。护理教育分会拟于6月中旬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举办第12届护理高职高专教育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护理人文教育。
会议期间,临床医学教育分会召开了常务委员会,讨论了下一步工作计划。拟订于明年召开第六届临床医学专科教育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
制订临床医学专科教育标准,此次会议之后将成立3个小组(背景、标准和办学条件)启动有关准备工作。
与会代表在讨论中认为,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面向城乡基层培养普及型通科医生和面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护理、药学和相关医学类技能型人才的双重使命。在我国,医学专科教育是面向城乡基层、有别于本科教育、具有自身特色、相对稳定的一个重要层次,几乎涵盖了临床医学、传统医学、护理、药学、医学技术、卫生管理等所有的医学专业教育领域。医学高职教育则是高等医学教育的一个类型,以培养医学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将长期存在,目前主要定位于专科层次,今后可根据社会需求逐步创造条件举办本科层次医学高职教育。三年制临床医学专科教育是中国特有的,解放以来,为农村基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医疗卫生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由于中国仍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上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贯彻落实新医改方案,广大农村基层仍需要配备大批的普及型通科医生,因此,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还将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继续存在。教育部对医专升格为医学院的要求是从严掌握。因此,医学高职高专院校要科学定位,以提高质量为重点抓好内涵建设,重点办好相关医学类专业。
迄至2009年,举办临床医学类专业的院校达到199所。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是政策不到位以及城乡差别悬殊,随着国家对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和城镇化的推进将逐步得到缓解。新疆医科大学高职学院在会上介绍的“订单培养、政府买单、基层就业、待编上岗”就是很好的经验。各有关院校要根据社会需求来确定临床类专业适当的办学规模,面向乡村基层培养医生,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和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代表认为,结合国外医学教育经验,从发展趋势来看,该专业培养目标可能由培养助理医师向医师助理转化。
代表们热切期望,教育部高职高专处划归职成司管理后应充分考虑到以培养助理医师为目标的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引导医学高职高专教育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