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行业特色型院校人才培养优势明显


发布时间:2010-12-10 浏览量: 信息来源: 麦可思研究

      随着《教改纲要》的实施,生源的快速下降和产业升级的加快,未来10年我国高等教育将进入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高校要解决的就是定位问题。不久前结束的?全国第四届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论坛年会?也聚焦于此。从本期开始,我们特别推出?高校培养行业优势的就业分析?系列研究,基于麦可思数据,分析行业特色型院校与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差异,更好地理解办学定位问题。

      我国行业特色型高等院校大多源于二十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时期出现的行业院校。本研究中,石油化工行业特色型高等院校(以下简称石化特色型院校)大多原属石油部和化工部管理,具有很强的石油化工类的行业背景。然而后期很多综合类院校和其他类型的高等院校也纷纷开设了石化类相关的专业,其培养的人才越来越多地进入石化类相关行业就业。
      通过对比石化特色型院校中的石油化工类专业(以下简称石化类专业)毕业生和其他院校的石化类专业毕业生各项关键就业指标,我们发现,石化特色型院校毕业生的关键就业指标都较好,其长期积淀的石化行业特色学科优势依然存在,也是石化行业高等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支持力量。具体分析如下:
?   石化特色型本科院校与其他本科院校石化类专业人才培养对比分析
      石化特色型本科院校的石化类专业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95%,高于其他本科院校的石化类专业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90.2%)4.8个百分点。在就业的毕业生中,石化特色型本科院校的石化类专业毕业生有67%在石化行业就业,而其他本科院校石化类专业这一指标仅为49%。可以看出石化特色型院校对石化行业的贡献度更高,而其培养的人才也更为行业认可和需要。
      石化特色型本科院校的石化类专业毕业生的薪资竞争力优势也较为明显,其半年后月收入为2711元,比其他本科院校石化类专业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2295元)高出416元。石化特色型本科院校的石化类专业毕业生半年后工作与专业对口的比率为88%,要高于其他本科院校该专业类毕业生专业对口率(73%)15个百分点。月收入和专业对口率是工科专业就业质量重要的衡量指标,可以看出,石化特色型本科院校在就业质量指标上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就业质量好,则工作稳定性更高,石化特色型本科院校石化类专业毕业生半年后的离职率为19%,低于其他本科院校同类指标(22%)。好的就业也大大增加了毕业生对其母校的评价和推荐度水平,石化特色型本科院校石化类专业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为65%,远高于其他本科院校石化类毕业生的推荐度(54%)。
?   石化特色型高职院校与其他高职院校石化类专业人才培养对比分析
      高职院校中石化特色型院校对石化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存在一定优势,但其就业差异没有本科院校对比显著。石化特色型高职院校石化类专业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92%,高于其他高职院校该指标(89.8%)2.2个百分点。石化特色型高职院校石化类专业毕业生半年后有56%在石化行业就业,而其他高职院校的石化类专业这一指标仅为36%。可以看出,石化类特色型高职院校对石化行业的贡献度远高于其他高职院校。并且,前者石化类专业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为56%,要高出其他高职院校石化类专业该指标(45%)11 个百分点。
      另外,石化特色型高职院校石化类专业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为2084 元,比其他高职院校石化类专业毕业生月收入(1887 元)高出197 元。前者石化类专业毕业后工作与专业对口的比率为71%,略高于其他高职院校石化类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68%)。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发现,石化特色型院校在石化类专业的高等人才培养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优势。而依托于这种优势,石化类特色型院校依然要将办学重点集中在石化类专业这样的优势主干学科,保持服务对象以石化行业为主,加强与行业的合作,提高自己对石化行业的贡献度。而对于其他院校开办石化类专业,则需要注意不要盲目跟风,应适度发展。

      石化行业是国家振兴产业之一,石化行业的高等人才供给还是主要依赖于石化行业特色型院校,因此可以利用相关资源帮助和促进这类院校重点学科的发展。例如,通过政府的平台可以更好地帮助这类型院校建立紧密的行业联盟,促进大学和石化行业的沟通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