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会考”激发港人求学热
发布时间:2010-08-15 信息来源: 作者:程瑞 来源:参考消息
为求有书读,近2.3万人于7日涌到毅进课程联招中心所在的九龙湾国际展贸中心查询及报名。更有香港”末代会考生”彻夜不眠,6日晚就提前到达排队,由于通宵排队人数愈来愈多导致场面混乱,警方不得不紧急出动,组织者也不得不提前开门办公以疏导人流。
发生这一切的直接诱因就是香港刚刚结束的“末代会考”。
重读之路被截断
堪称香港最大规模、30多年来见证了430万学子勤学苦读的公开考试——“会考”,正式完成其历史任务,即将交棒给全新的香港中学文凭考试。
香港过去一直实施的中学会考制度自1978年开始,教育体制采英制“三二二三”,即三年初中,二年高中,二年预科,三年大学。中学生要跨进大学的大门需经过两次公开考试:一次是为了升读预科的中学会考,另一次是预科升读大学的高考,不过,会考的竞争远比高考激烈。
不过,后来香港开始"三三四教育改革",即实行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和四年大学,与内地接轨。今年9月,香港将开始推行新学制:中学由最初的7年缩短为六年;大学由三年改为四年。在新学制下,考试制度也随之改变。
今年的会考生正处在新旧学制叫接下,如果他们考得不好,就要适应新学制和课程。参加“末代会考”的学生有12.2万人,但真正能拿到预科名额的只有3.4万人,竞争压力相当大。
8月4日会考发榜,有16人考获“十优”成为“末代状元”,比去年增加三人。由于只有1/4的考生能拿到预科资格,许多考生不得不选择别的出路。会考发榜前,就有6.3万名学生在网上争夺报读职业训练局辖下院校课程的资格。发榜后,学生们也忙于报读中六(预科一年级)和新高中二年级课程,还有冒雨通宵排队等候报读剩余学额,而毅进课程计划报名现场的状况更是空前。
鉴于今年是“末代会考”,香港考试及评核局明年会设一次会考补考,但教育局不准公营中学开办旧制中五重读,明年也不会再有旧制中六,“末代会考生”的重读之路被截断。今年考获升中六资格人数较去年多近千人,令中六学额竞争加剧。
昔日冷门受热捧
由于受名额限制未获录取的考试纷纷争报职训局等开办的文凭或副学生先修课程,这些学位过去是低分学生的报读对象。低分学生不能重读旧制中五,转读新高中又担心追不上,加上学历低难找工作,最后唯有转攻毅进课程。
所谓毅进课程计划是香港特区政府2000年推出的,是为了支持香港市民继续学习进修。该计划为中五离校生及有志进修的成年人而设,提供两文三语(中文,英文和普通话、英语、广东话)及科技应用等训练。现在的毅进课程只办至2012年9月,新的毅进课程仍在构思,因此落榜的会考生纷纷赶达毅进末班车。
有香港媒体评论指出,毅进联招场面如此热闹,“充满讽刺意味”。
毅进课程类似内地的同等学历、主要是为会考成绩欠佳的学生而设,开办初期已被外界贴标签“零分考生的水泡课程”。由于雇主们仍普遍倾向信赖传统的公开考试成绩,以至毅进学员求职时备受歧视。由于毅进课程的认受性成疑问,
学费贵,效率低“的负面形象深入人心,社会上要求当局慎重考虑其实际成效的呼声此起彼伏。
2000年毅进课程开办之初仅招收3000名学员,去年增至1.2万名,今年肯定要创下历史新高。不过,由于2年后毅进计划也将结束,未来港府会推出什么新课程计划帮助港人进修也是特区人民关心的问题。
香港有媒体认为,“毅进由冷门变得吃香,并不是因为有关课程改善了学员的就业前景,恰恰相反,就是年轻人的出路愈来愈窄、前程愈来愈黯淡的反映”。而两年后香港将举行第一次中学文凭考试,届时又将产生大批考不上大学的中六学生,他们的出路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