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电气职院打造学生就业创业高地

这里的学生不愁“嫁”


发布时间:2016-03-28 浏览量: 信息来源: 湖南省信息


3月渐入尾声,一年一度的大学毕业季不久后将悄然而至。当“就业难”问题再次摆在全国很多高校毕业生面前时,近日,我们在湖南电气职院发现,这里即将走出校门的学生却一个个很是“淡定”,原因在于很多学生一踏进这所学校就已是企业瞄上的苗子;另外,一到毕业季就不断有用人单位纷至沓来,学生们足不出校园就可以挑选到中意的岗位。

我们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在我们学校,不仅仅是企业挑选学生,学生同时也在挑企业。学校在遴选招聘企业时,坚持‘无规模企业不能进校园’、‘低工资不能进校园’、‘招聘普工企业不能进校园’三不进原则,充分保证学生‘好就业’、‘就好业’。”湖南电气职院招生就业处相关负责人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他的自豪,缘于学院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按照“依托湘电、校企一体、特色发展、品牌引领”的办学思路,打造出了学生就业创业的高地,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满意度、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均高于全国职业院校平均水平。

校企融合共筑学生就业高地

湖南电气职院创办于1941年,其前身为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总厂艺徒训练学校。经过多年的探寻与改革,学院形成了以新能源和先进设备制造类专业为特色,机电类专业为主体的专业格局,被誉为“新能源与先进装备制业造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

学院位于享有“中国电机摇篮”美誉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湘电集团内,拥有实力雄厚的校办工厂和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训基地,学生与企业员工一样,终日浸染于大型企业氛围之中。校企合作办学给学院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企业有多大,学院的教学资源就有多大。

企业发展离不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湘电集团也加大了对学院的支持,董事长柳秀导等集团领导多次到学院召开现场办公会,专门成立厂校合作领导小组,深化校企合作,明确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校办工厂承担企业生产任务,并在资金、人才、实习实训等方面加大对学院扶持力度。

而校企深度融合带来的优势也日益凸显,学院可零距离贴近企业,贴近职业岗位(群),使学院的专业体系建设有依靠,教学改革有支撑;企业能定向培养技能型人才,学生一毕业就能迅速适应企业的要求,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校企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促进了学院和企业人文素质的提高和和谐环境的形成,取得了其他合作形式无法替代的双赢效果。

2006年从湖南电气职院毕业、在湘电集团工作10年的黄石感慨地说:“当年选择湖南电气职院,出乎我意料的是,一进学院就等于找到了工作。我们的专业课和实践技能课的专任教师,绝大部分是从湘电集团调来的,湘电集团所有的车间设备成了我们的教学资源。平时我们在企业内进行实训,接受大企业、大生产的熏陶,一毕业就可以找到对口的工作。”

据麦可思公司调查结果显示,湖南电气职院2014届毕业生毕业后的平均月薪是4084 元,高于全国高职平均近三成。

多管齐下培植学生“双创”沃土

在湘电集团特种电气事业部,有一位集团内最年轻的名人,他就是有着以他名字命名创新操作法的贺启强。毕业于湖南电气职院的贺启强是湘电集团风电车间的一名技术员,通过摸索和创新,总结了一套风电定子绝缘包扎方法,提高了定子绝缘可靠性,杜绝了绝缘电阻偏低现象,这套方法后来被命名为“贺启强包线法”,他个人也先后被授予“湖南省五一先锋”、“全国机械行业技术能手”等一系列称号。

贺启强的成功与湖南电气职院致力加强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不无关系。一直以来,该学院在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挖掘创造潜能,有意识地加强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学院成立了“方鸷翔大师工作室”和“国家级大师董日中工作室”,打造了以机械工程、电气工

程、汽车工程、电子商务四个校级创新创业中心为延伸的实践平台。在学院技能大师方鸷翔“基于自主学习的典型产品项目导向”教学法的指导下,近五年间,方鸷翔大师工作室的同学先后夺得了各类技能大赛国家级特等奖1项、国家级一等奖2项、国家级二等奖5项、国家级三等奖2项等多项国家级荣誉。这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进入企业后如鱼得水,很快成长为技术骨干。

同时,通过开展创新教育实践,湖南电气职院学生的整体创新能力也显著提高。近几年,学院学生在各类竞赛中捷报频传,优秀学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2014年,学生在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中获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15年,在湖南省教育厅主办的黄炎培职业教育创业规划大赛中,学院《湖南湖工电气有限公司》项目一举夺得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和创业规划大赛决赛一等奖,《湖南乐业教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项目获三等奖;……

除了为企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创新型技能人才,湖南电气职院还不遗余力为学生创业培植沃土。学院着力打造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资金、实训、指导等多方面的服务,成功孵化出多个实践项目。近年来学院更是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创业毕业生,如经管系电子商务创业工作室产生运营状况良好的网店近20家;13级电商01班张仁红、程新浩同学的创业网店月营业额超过2万;汽车系2014届毕业生田书誉、彭志明成立华盛汽车服务中心,旗下汽车美容门店已增至3家;“互联网+”创业先锋,10届模具专业毕业生谭余浩创立“湖南绝亚文化传媒

有限公司”,年销售额超过400万……

这些年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出大量优秀人才的效应,也让湖南电气职院的校企合作在悄然间发生巨大变化:原来是“找企业合作难”,现在是“企业主动找上门寻求合作”;原来是“校企合作流于形式,难以深入”,现在是“校企一体,全程育人”。学院组建了五大产教融合平台,形成“政行校企深度合作,高水平服务区域新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办学格局。2014年学院“凸显企业办学优势,实现校企深度融合”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我们要着力打造培养‘马云式’人物的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在创业中获益。”湖南电气职院院长李宇飞信心满满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