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司法警官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


发布时间:2019-05-24 浏览量: 信息来源: 《法制日报》2019年5月23日05版

司法警官职业教育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教育,司法警官职业院校必须坚持“应用性政法人才培养摇篮、司法行政干部培训基地、司法行政改革发展智库”的职能定位,紧扣“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办学要求,锚定“提高层次上水平、特色办学创一流”的发展目标,努力为新时代司法行政事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立德树人是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司法行政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检验司法警官职业院校工作水平的根本标准。

答好“培养什么人”时代之问。把德育作为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的首要育人环节,着力强化育人导向,精心打造课程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实践育人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形成教管结合、以文化人、实践立行、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多方协同的立体化、交融式、全覆盖的育人工作格局,实现教育资源向育人环节汇集、政策支持向育人环节倾斜、教师精力向育人环节聚合的生动局面,培养堪当司法行政事业大任的时代新人。

筑牢对党忠诚之基。坚定不移地把政治建设放在第一位,矢志不移地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始终保持忠诚可靠的政治本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指导司法警官职业院校各项工作,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做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学用结合、知行合一。

提升思政教育之效。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形成突出思想引领、多方协同联动、体现多维关爱的思政工作体系。把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选优配强思政课教师、党务工作者、辅导员等专门工作队伍,通过实施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能力提升计划”和“师德铸魂工程”,真正发挥教师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作用。

深化改革是提升司法警官职业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着眼于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改革,推动司法警官职业院校建设成为司法干警人才培养主渠道、司法行政队伍培训主阵地、司法行政理论研究主平台。

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协同化。深化行业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行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形成紧密合作型的发展共同体。加强与行业协同,全面推行以现代学警制为主要形式的共同育人新模式,构建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坚持实战实用实效导向,优化专业培训,健全“教学练战一体化”培训机制,构建响应需求、适应实战、全面发展的教育培训体系。

大力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顺应“互联网+教育”,发挥专业教学资源库支撑作用,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运行机制。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集成校园分布式信息资源系统,为师生提供智能化感知环境,为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提供智能便捷、安全保障的信息服务,构建智慧教育、智慧科研、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校园”。

大力推进学校管理标准化。以信息化促进标准化,建立健全司法职业院校设置标准、专业目录和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习和实践基地建设标准以及学校行政管理标准等系统完备、规范统一的标准体系。发挥标准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持之以恒抓好制度规范的执行和落实,实现岗位有要求、工作有质量、质量有标准,促进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由粗放式向标准化、精细化转变。

大力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建立健全国际交流与合作长效机制,既能引进来,主动对接国际司法高等教育的前沿领域,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教育资源,培育合作办学项目;也能走出去,与国外院校、机构开展访学游学、国际教育、学术论坛等合作项目,服务“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参与“上合组织”法律服务保障,为有关国家和地区培养培训人才,扩大司法警官职业院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强化师资是司法警官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的关键所在。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工程来抓,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坚定政治自觉。司法警官职业院校教师具有警察和教师的双重身份,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永葆红色基因、永淌红色血液、永驻红色信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把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体系与教师职业道德体系融为一体,时刻牢记职业使命、履行岗位职责,以坚定的政治自觉投身到服务司法行政事业的实践之中。

弘扬师德师风。教育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提高警察素养、师范素养、行业素养,完善重师德、重育人、重贡献的考核评价机制。在《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基础上,建立更严标准、更具约束的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坚决防止和纠正教师的师德失范行为。

加强内培外引。完善教师引培规划,优化师资结构,加强和改进“双师型”教师培育方式和认定标准,推动专任教师数量增加、结构优化、素质提升。建立教师与司法行政机关干警双向交流工作机制,提升专业教师行业挂职锻炼实际成效。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改革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教师分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学、科研等效评价制度,大力推进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作者:张福成,系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