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亟需发展国际标准化战略


发布时间:2012-08-06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参考消息

 

    【《日本经济新闻》7月26日文章】题:国际标准化战略的考验(作者日本大阪工业大学教授平松幸男)
    日本政府的知识产权战略总部每年都公布一份知识产权推进计划。2006年版计划着重强调了国际标准化战略的重要性,如今6年过去了,日本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正在逐步增强。日本企业倾向于认为,国际标准是由国外制定的,既然制定了,遵守就是了。然而,时至今日,随着技术开发速度的突飞猛进,对于企业来说,国际标准已成为抢占市场先机的重要战略手段。
    发展速度落后中韩
    欧美国家最先认识到国际标准的重要性,在向国际标准化机构提出方案之前,首先通过产业界的论坛和联合会等团体制定产业标准,然后提交给国际组织讨论,从而领先于世界。
    在此过程中,欧洲和美国之间经常会出现争夺的场面,令日中韩等亚洲国家无所适从。尽管如此,中国依托巨大的国内市场,正在努力建立一套独自的标准,以摆脱对欧美技术的依赖。将中国标准作为国际标准的选项———中国在这方面可谓不遗余力。韩国政府也在资金和人才方面加大对标准化的投入,大企业正在通过产业界的论坛和联合会等团体积极地朝这方面努力。
    相比之下,从近年参加标准化会议的人数、提案数等指标来看,我国在这方面已经落后于中韩两国。以与IT相关的“国际电信联盟(ITU)标准化局SG16”为例,日本的参加人数为41人,中国有49人,韩国有19人。虽然相差不是很大,但从提案数来看,日本仅有10件,而中国有61件,韩国有38件,均遥遥领先。虽然日本企业的参加人数在增加,但大部分人是为了了解动向,属于“静观者”。
此外,在研究未来网络的“SG13”,日本的参加人数不及中韩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参加也不能发挥多大的影响力。
    日本呈现“独自进化”
    其次,日本市场往往独立于欧美市场之外,呈现出“独自进化”的现象。以最近出现的电动汽车充电器为例,日本与欧洲在规格上存在着差异。日本企业对标准化的作用依旧认识不足,始终抱着“好的技术不愁销”的传统思想。这是造成目前现状的主要原因。
    欧美国家开发标准分三个阶段。第一步是明确“条件要求”,然后花很长时间讨论希望用标准化来达到何种状态。第二步是明确如何用 “基本结构”来满足“条件要求”。第三步才是考虑“详细的实现技术”。
然而,日本倾向于从一开始就跨入第三步。因此,虽然日本企业在技术上是无可争议的,拥有很多“世界第一”的桂冠,但却未必能够占领国际市场。欧美采取逆向的方式,因此,一旦抛弃日本企业提出的方案,转而实行其他的标准,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日本企业从市场挤走。
    前文提到的充电器就是这样,虽然日本率先开发出了这种产品,但欧洲主导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却提出第一步最重要的条件是“安全性”,因此,选择了交流供电方式而不是日本的直流供电方式。
    第一步需要“哲学家的头脑”,第二步需要“设计师的头脑”,第三步则需要“科学家的头脑”。在标准化方面,日本企业今后不仅要有科学家的头脑,而且需要有哲学家和设计师的意识。从研究开发的起步阶段开始,就应该遵照类似欧美的程序,明确标准化的对象和要求,然后考虑基本结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独自进化”的现象。
真正认识标准作用
    最后,还要提一提企业培养标准化人才的问题。我听说,日本企业的负责人常常面临这样的烦恼:可以在公司内设立负责标准化人员的岗位,让他们开展活动,但事后却不知如何安排这些人员。换言之,让年富力强的三四十岁的员工从事标准化活动,但之后却不好给他们安排工作。之所以有这种烦恼,我想,还是因为对标准化的作用认识不够。
    标准化活动可以称得上是技术领域的营业员,类似于政界的外交官。搜集世界标准化的有关信息,使之反映到本公司的产品中,同时向世界市场推销本公司的产品。这是标准化人才应该发挥的作用。
    经济产业省在2010年公布的报告中对全球化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作了要求。根据我本人从事标准化活动的经验,标准化人才与全球化人才应该具备同样的能力。换言之,标准化人才应该是全球化人才。我在标准化教育研究会发表了这一观点之后,有来自大企业的人士指出:“如果公司内有这样的人才,那么决不会让他们从事标准化的工作,而是将他们安排在更重要的岗位。”由此可见,企业对于何种岗位更重要,似乎存在着偏差。
    今后的市场竞争将更多地体现为信息战,这样说丝毫不过分。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曾经预言,信息是21世纪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就像  20世纪的石油一样。开展标准化活动不仅可以洞悉竞争对手的战略,而且可以与竞争对手联手结成战略伙伴。将懂技术、具有高度判断力的人才投入到标准化事业当中,是十分值得的。
    日本企业当务之急是真正认识到“标准化活动的作用”,通过质的转变来加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