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职业技能士”的特色、模式与借鉴


发布时间:2010-02-02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互联网
     在日本,“职业技能士”是一种职业资格,也是职业训练指导员进行研究生层次教育的一种途径。我们应借鉴“职业技能士”的培养经验,设立针对中职教师研究生层次教育的专门制度,授予“技术硕士”学位或“技术培训师”职业资格。

    日本 职业技能士 中职硕士 为加快我国硕士层次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国务院学位办于 2000年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并于同年选定天津大学、同济大学等13所不同类型高校,通过推荐、报名、考试,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选拔优秀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简称“中职硕士”)。经过几年努力,“中职硕士”这一培养职教师资的新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中职学校培养了一批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受到广大中职学校的欢迎。但是,“中职硕士”在培养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改进和完善的问题。特别是其培养模式亟需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而日本近年来逐步形成了不同专业背景不同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生教育特色之路,特别是“职业技能士”的培养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日本“职业技能士”的产生及教育特色

    (一)日本“职业技能士”的产生 日本的“职业技能士”是为在工业领域的生产一线上掌握实践技术的职业训练指导员所进行的研究生层次教育而设计的,主要由日本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研究科培养。“职业技能士”既是一种职业资格,也是职业训练指导员进行研究生层次教育的一种途径。它的产生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刺激了日本社会对高层次专业技能人才旺盛的需求。一方面雇佣形势、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对劳动力的高学历化需求加剧,另一方面快速的工业技术革新的变化,使与工业生产相关的特定技能训练变得更为陈旧,无法适应当前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作为高等教育训练机构,应不断根据社会需要,保持职业训练业务不断更新,提高职业训练机构职员的创造力。在综合考虑上述情况后,日本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设置了研究科,以提高涉及职业训练各领域的专门人才素质及学历层次。同时,为补充日本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专业人才的不足,加大职业性专门硕士培养的力度,日本近几年来建立了职业研究生院制度,它是将以往由研究生院培养职业化高级专门人才的职能进行单列,建立专门职业化人才培养研究生院的一项制度,类似于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立职业研究生院的目的是培养国际通用的高级专门职业化人才,使培养对象具有更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出色的职业专业能力。职业研究生院目前所涉及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与专业化资格相关的领域,如法律、会计、商业、医疗、公共政策、公共卫生等。截至2005年,日本已有法科职业研究生院74所,其他专业职业研究生院35所。

    (二)日本“职业技能士”的教育特色 经过几年的探索,日本“职业技能士”的教育已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 其一,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知识既来源于理论知识的转化,更来源于以技能为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得到的体会和反思。以机械专业“职业技能士”培养的教学计划为例,机械工程学特别实验实习和专业实际操作高度化实习同一课程要按难易程度分三次进行,使学生反复回味思考所学技能的要点,从而使技能得到迂回式提高。 其二,重视导师配备。职业技能士的导师一般要求有硕士以上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职业技能士的导师具有资深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和较强的研发能力。日本每个专业“职业技能土”的培养需配备专职教授、副教授20余名,还有助教近10名,兼职教授若干名等,师资力量较为雄厚。

    其三,构建创新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日本新世纪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战略,其核心内容是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规模,满足社会经济以及区域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不同需求,实现职业性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个性化与灵活化。职业研究生院这一研究生教育组织形式,既是“职业技能士”培养的补充,又为其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其四,注重办学组织形式多样化。为培养高层次职业性专门人才,各职业研究生院积极探索各种办学形式,力求办学体制富有个性和特色。如筑波大学研究生院经营和政策科学学科在东京都文京区开设夜间研究生院;中央大学研究生院商学科实施与其他大学的学分互换制;法政大学研究生院经营科设置培养副业家和冒险资本投机者等实用性课程;芝浦工业大学研究生完地域环境和机械控制学科实行特别的学位授予制度,如在自己企业取得研究成果也可以得到硕士学位。

    二、“职业技能士”的培养模式 日本“职业技能士”的教育模式不断完善,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培养方案。“职业技能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科学知识,开发高技术、高技能的创造能力,具有在大学之外技术、技能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具有掌握为训练设施本身革新的研究开发能力,以在生产现场掌握较强的实践技术的职业训练指导员为目标。

    (一)“职业技能士”的入学资格 该研究生课程分两年和一年课程,符合下面条件之一者,可获得二年课程入学资格,即:职业训练大学长期指导员课程毕业者、四年大学本科毕业者、指导员经验三年以上者、在国外学校教育完成十六年者,其他类大学毕业和被认可具有同等学力以上者。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并具有三年实践经验的人,可获得一年课程入学资格,即公共职业训练设施指导员、企业内训练学校指导员,其他职业训练机关职员。

     (二)“职业技能士”的学制 该研究课程的学习年限是两年,但也可延长一年;对于部分在职职业训练指导员可开设一年课程。两年课程必须保证有两年时间在学,通过讲义、实习、讲座等方式,取得38个学分,并且在接受必要的研究指导的基础上,通过研究论文审查并最终合格。一年课程必须保证有一年时间在学,通过讲义、实习、讲座等方式,取得42个学分,在研究科(专业)完成研究课程规定的学分,通过论文审查及最终考试合格。对合格者发放毕业证书,授予“职业技能士”的称号。

    (三)“职业技能士”的课程设置 日本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研究科”,根据培养目标设置两年课程和一年课程。学生完成研究课程必须获得规定的学分,完成两年课程的须从所属专业的授课科目及关于职业能力开发的授课科目中获得38个学分;完成一年课程的必要条件是获得42个学分,其中有4个学分必须是从关于职业能力开发授课科目中获得。

     三、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目前我国“中职硕士”培养存在着学位性质不明确、生源差异较大、培养模式学术化、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以至于在学术上存在较大分歧,在教学上各行其是,从而导致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中职硕士”的声誉。为此,借鉴日本“职业技能士”教育模式和观念,对于“中职硕士”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制度上突出专业性和资格性 即设计一种专门针对中职教师的硕士学位及职业资格,可以冠名为“技术硕士”。学员只要通过相关课程学习,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并有相关部门的成果鉴定,即可授予“技术硕士”学位。对于只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相关技能但不能进行实践研究的教师可授予“技术培训师”这一职业资格,说明该教师接受过研究生层次的教育。

    (二)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专业性和实践性 日本“职业技能土”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与专业有关的专业理论课和实践操作课,凸显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特征。我国对中职教师及其管理人员的再培养,是为了培养中职院校的“临床专家型”教师。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我国也要紧密结合中职学校的教学实践,多设计一些专业性强而对教育实践又具有指导意义的实践课程,增加教学观摩及教学实践的机会,把更多的教学时间放在专业课的教学与实践中。

    (三)在培养方案上强化开放性和连续性 日本的“职业技能士”在培养过程中采取了开放性原则,体现在招生对象面向社会开放,既对职业指导员进行研究生层次教育,其他类大学毕业或被认可具有同等学力以上人员也可参加“职业技能士”的学历教育。连续性原则体现为开设了终身职业能力开发特论、操作研究及熟练特论等课程,由对学生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化为技术创新与开发应用,对毕业学生及时跟踪了解,面向社会公布“职业技能士”培养的最新进展。我国的中职硕士培养应不仅面向中职教师招生,也面向企业技术人员、技术培训人员招生,只要从业经验在三年以上的教师员工都可报名,在其培养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员的技术研发能力,建立学员反馈信息渠道,随时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培养方案。

   (四)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推行合作制和交替制,即工学交替和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日本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方式,为我国中职硕士教育的组织形式创新提供了新的视野。中职硕士的培养要注重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等综合职业素质,积极推进学员到企业顶岗实习,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的教学组织形式。同时,还要进一步鼓励大学与企业、研究所开展实质性合作,共同申报建设硕士点,为中职硕士的培养开辟新的教育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