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利物浦大学:不仅要国际化,更要国际级
发布时间:2013-05-28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报
西交利物浦大学有个规定: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只要其来源地是一个新的国家或地区,那么,学校就会在教学楼里增加一面该国家或地区的旗帜。
时光荏苒,西交利物浦大学(以下简称“西浦”)已走过7年的征程。截至目前,西浦教学楼里的各国国旗已经接近50面。它们齐整地排列着,图案各异,色彩缤纷,昭示着这所大学的国际化特色。
除了各类外国语大学外,国内可能很难找到一所比西浦更国际化的高校。走在校园里,各种肤色的“老外”川流不息。
在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看来,高比例的国际师资生源、专业课教学全面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全方位的英语授课,这些还只是国际化的一个层面,甚至是最低的层面。
更高的层面在于,大学的运营机制要国际化。“这样的机制才会促使师生参与国际活动,拓展国际视野,受到国际训练。”席酉民说。
然而,这还远不是他眼中国际化的真正内核。“最重要的是,大学的教师和学生,要成为世界学术事务的参与者和竞争者;成为Global Player, Global Citizen。我们的师生、科研、竞争力,包括西浦在教育管理上的探索,都要有能力去国际舞台上竞争。在未来的世界大学之林,西浦要有自己的声音、自己的作为、自己的影响力,这才是西浦真正的国际化。”席酉民语气坚定地强调。
做世界认可的中国土地上的国际大学
从一开始,国际化就是西浦的最大特征。2006年5月,西浦肩负着融合中西精华、探索高等教育新模式的希冀,崛起于美丽的苏州市工业园区独墅湖畔。
她的母体是中西两所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她的诞生,既是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大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也展现了两所百年母校及苏州市政府的创新魄力和胆识。
跟中国现存的其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不同,西浦既不是“校中校”,也不是“校中院”。虽是两校合作,但一开始的办学目的就是要办一所独具特色、世界认可的中国大学和中国土地上的国际大学。
在办学过程中,两所母体大学也高瞻远瞩、放眼未来,毅然达成协议,承诺不从西浦拿走一分钱的利润,而是要全力支持西浦真正建成有国际声誉的新型国际型大学。
“也许过了100年再回首,会发现这个决定是这所大学发展最至关重要的一个决定。”席酉民评价说,没有了赢利冲动,西浦能够全力专注于自己的发展。
7年崛起的国际化大学
立校后,西浦首先借鉴了利物浦大学教学模式,并融入了西安交大的传统优势。在课程设置上,筹建人员组织数十位教授对两校的优势课程做了梳理,融合了两校教学模式上的优点,详细定出了课程结构、教学计划和近200门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
国际化特征由此而雏形初具。在这里,全部专业课程均实施英文教学,英语是学校的第一“官方语言”,课堂授课用英语,完成作业用英语、考试答卷用英语,甚至,给校长写信,如果用中文写,还会被退回去,因为校长只看英文信,并通过这种方式督促学生习惯纯英语语境。
在这里,教师全部来自全球招聘。从建校起,西交利物浦大学就完全按照世界知名大学的标准引进和配备教师队伍,教师均毕业于世界各大名校,具有本专业博士学位,具有在国外教学和科研的经验。而且,他们全都要经过英国利物浦大学所提供和要求的与其在英国本土一致的教学方法培训和教师资格认证。
在这里,除了发放经教育部监制的西交利物浦大学文凭外,还会颁发一张正宗的英国利物浦大学学位,这也意味着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毕业生质量达到了利物浦大学同等水准——英国对大学毕业生的质量把控得非常严格,只有达到同等水准才能颁发英国大学文凭。
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加上坚定的“放眼看世界、学世界”的决心,西浦获得了跨越式发展,在短短的7年内即迅速崛起,成为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标杆。
目前,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在校学生,已经由第一年的164人,增长至7500人,其中1500人在国外学习。西浦的招生,在全国所有省市都是一本线上招生,其中在很多省市录取的平均分远超一本分数线。
经过7年风雨兼程的建设,西交利物浦大学也成为当地一景:一栋栋风格独特的现代建筑与精心设计的园林景观交相辉映,基础楼、理科楼、中心楼、工管楼四大楼群鳞次栉比,构成了开放、温馨、安全的北校区。形似太湖石的中心大楼则矗立在校园中心。中心楼以太湖石为设计理念,融合了行政中心、培训中心、学生活动中心以及图书馆四大功能。该幢因独特设计理念与高水平建筑应用技术而获得2009年亚太区商业地产建筑奖的大楼,已成为当地地标。其中的图书馆,以世界大学图书馆最新的理念设计和运行管理,以门类齐全的英文学术资源为特色,总面积两万两千平方米,容纳2500个自习座位,全无线网络覆盖,部分楼层24小时开放。
一所崭新的新型大学,已经近乎完美地完成了落地、生根、发芽、成长的历程,正以厚积薄发的姿态迎接开花、结果。
必须在国际舞台上拥有竞争力、影响力
从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上看,复制国外大学的成功教育模式,是一条必经之路。
在席酉民看来,学校刚起步时,肯定需要有可资借鉴的模板。所以,西浦主要借助英国利物浦大学教学模式和质量控制体系,同时融合西安交通大学的传统优势,搭建出了学校的基本框架。
但他从一开始就认为,从长远来说,光复制远远不够,西浦要发展,必须要结合自己的基本情况独立自主地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坚持以我为主,创新办学模式,构建独特的发展道路。
他并不赞成原汁原味地照搬英国的教育模式,在他看来,英国的教育体系也有其不够灵活的地方,席校长认为,更长远和深广的国际化方向是:既有美国教育模式的灵活,尽可能满足学生兴趣,例如转专业更自由;又有英国教育的严格质量保证体系,不会因为个人老师的懈怠而影响整体教学质量;还要有中国传统教育的扎实基本功,“兼具三者之长,而避其所短,才是西浦要选择的方向。”
“我们没有历史包袱。既然我们拥有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为什么不在整合国际资源的基础上,利用后发优势,创造一种新模式,去引领未来的教育发展?”席酉民这样思考道。
比如,英国大学在学生考试方面有非常详细而且严格的考试和成绩评估体系。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同样细致而严格的考试和成绩评估体系。因为要同时颁授中英两国学位,所以每一门课程,既要符合英国利物浦大学的要求,也要符合中国教育部学位授予的要求。在考试前,需要将考卷发送给英国利物浦大学审核,考卷以及学生的考试试卷,要经过教学系内部评审,利物浦大学对应专业教学系评审,以及外部聘请的考官评审,最后经过校级考试委员会评审,才能最终形成并公布学生成绩。因此,西浦从一本线上招生,“严进严出”。在此基础上,通过与英国利物浦大学每年一次的质量控制审核,以及每年教育部对于学士学位授予的审核,西浦也已开始探索自己的质量控制体系,试图为中国土地上的国际大学的质量控制标准的形成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如,西浦有超过美国大学的选专业自由度。从2010年起,西浦在前期试点探索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按大类招生政策。不管学生按什么专业招进来,学校都给学生一年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真正喜欢什么,适合做什么,大学一年级结束后,再确定最终的专业选择。同一大类里除个别有特别技能要求的专业外,可以任选。甚至,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可以申请跨大类转专业。
此外,西浦还针对世界发展趋势和需要,创造性地建设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育人、研究、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和大学文化。 比如,在中国学习两年,转入英国学习两年的“2+2”教育模式、校长每周跟师生共进一次晚餐的定期交流会、引入工业企业界校外导师等等。
但席酉民校长认识到,西浦要实现更高层次的国际化,就必须拥有在国际舞台上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师资,培养出的学生,也应是具有高度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国际型人才,这样才能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
为了求才,西交利物浦大学提供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学校的大部分运营经费用来聘请一流师资。甚至,从2010年起,西交利物浦大学还聘请国际猎头公司在全世界“觅才”。
席酉民说,国际猎头公司非常专业,寻找人才之前,专程来到西浦考察,了解学校的办学模式、环境、治理情况,以及管理团队,以便更精确地寻找到合适人选。
这两年,有近百名来自全球的知名学者或者教师加盟西浦,其中包括蛋白质组学国际著名专家、英国蛋白质研究协会主席David O’Connor教授,英国布拉福德大学原管理学院院长Sarah Dixon教授等。
西交利物浦大学主管学术事务副校长David Sadler教授说,西浦的国际吸引力越来越显著,师资招聘的申请人越来越多,以前每年只有几百人申请,但今年70个左右的职位,申请人超过了2000人,且申请人的水准在不断提高。“像数学科学系刚来的一位博士,就收到了剑桥大学一个为期4个月的高端研讨项目邀请信。”
在席酉民看来,有了一流的师资,就会有一流的科学研究,“有了一流的科学研究,才能产生国际影响力,也就不用担心学生的培养质量上不去。”
确实,西浦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能够与世界名校学生同台共舞。目前,西浦到世界名校读研究生的学生已经占到毕业生的80%以上。并且,其中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世界名校都有西浦的毕业生。
让席酉民感到兴奋的是,他有一次去伦敦,遇到了几名西浦毕业的学子,一问,这几名学生都在伦敦竞争最激烈的金融行业工作,有些甚至进入了汇丰、安永等著名企业。“一些大企业也跟我反馈说,普遍感觉西浦的学生表达沟通能力强,适应性强,再加上英文好,有国际视野,工作积极主动,他们非常欢迎”。
西浦的成长速度,甚至感染了从利物浦大学交换来学习的留学生Richie。他感叹道,再过50年,西浦一定会发展为国际一流大学,“从中国的发展势头和这所学校所处的环境来看,我觉得西交利物浦大学一定能成功。为什么说要50年?因为一所大学想要达到那些百年老校同样的高度,没有几十年的努力是不太可能的。”
学城市规划设计的Richie说,来中国后,亲眼见证了中国城市变化的速度,“甚至对提高我的专业创造力都非常有帮助”。
席酉民也说,走过那么多世界知名大学后,最大的收获是自信。“有些自信是盲目自信,有些自信是基于知己知彼的自信。我们是知己知彼,也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我坚信这所学校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