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如何变“走形式”为“长见识”

一些大学生假期并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是随便找个单位盖章敷衍了事——


发布时间:2012-02-29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作者:龙超凡 王选辉  来源:中国教育报

新闻回放:每逢寒暑假,不少高校都会给大学生布置社会实践活动任务,且发放鉴定表,要求参与实践后盖章“以兹证明”。然而,原本鼓励参与社会活动的初衷却变了味儿,一些大学生并未参加社会实践,随便找个单位盖个章敷衍了事。

  不参加实践直接找单位盖章

  今年寒假,福州某高校新闻学专业大二学生小魏唯一的作业是完成“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开学前夕,这个作业依旧没有动静,而小魏却并不担心。他说:“不急,我舍友已经答应帮我盖章了,到时候我再补充点‘实践内容’即可。”

  原来,在上学期期末刚接到要完成“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的通知时,小魏就和宿舍其余4位舍友讨论了如何“应对”这个寒假作业。得知其中一位舍友的姐姐在漳州经营一家石制品工厂,可以提供实践的印章,众人决定由他去完成这个“任务”——分别在5张寒假社会实践表上盖章,带回校后再补充内容。

  和小魏一样,福建不少高校的大学生也有参加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作业。在他们领到的社会实践表中,有“社会实践单位名称”、“实习岗位”、“实践收获”等内容,还有“实践单位评价”必须盖章才行。

  记者在福州部分高校采访时了解到,一些学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盖章单位”,甚至直接找学校的打印店、数码店等店铺帮忙盖章,以“蒙混过关”。

  福州某高校大三女生小王是某班级的团支书,班级同学每学期的社会实践表都由她负责收集并上交给学院。小王坦言:“每学期收上来的社会实践表格里,超过半数的同学盖的章是学校店铺的章,内容大多是网络上下载的。之前还担心会被退回,想不到竟然还都通过了!”

  “没有社会实践时说培养的是‘书呆子’,而有了社会实践后,又搞‘形式主义’,真叫人感到无奈。”福州某独立学院辅导员小谢说。

  学校应为学生社会实践“保驾护航”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丛春华认为,在社会实践中盖“假章”,说明了部分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意义认识不够,或者惰于行动,也暴露了学生诚信素养的缺失。“当然,学校布置的实践活动项目可能也有形式化、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如果是大多数学生都对社会实践‘消极对抗’,那高校就要对此进行检视。”

  如何才能改善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敷衍态度呢?丛春华认为,学校一方面要强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后期管理,另一方面也要完善社会实践项目设置,使之既有实际意义又有可操作性。此外,高校要有组织地引导他们参加社会实践,且加强诚信意识教育,要敢于承认未参加社会实践而不是弄虚作假。

  福建师大协和学院党委副书记林玉辉介绍,该校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院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将假期社会实践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专业学习、勤工助学、就业创业相结合,组建相关实践服务团等到农村、工厂、学校等学习、实践。同时,将社会实践与形势政策课紧密结合,要求每个学生在形势政策课教师和带队老师的共同指导下,撰写3000字左右的社会调查报告,并作为第二学期形势政策课成绩主要依据,以杜绝“实践走过场、报告上网找”的不良现象。(记者 龙超凡 实习生 王选辉)

  《中国教育报》2012年2月28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