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益创业:挣钱不是唯一目的


发布时间:2011-04-28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

   “我希望在座的各位能从这些项目中懂得什么是责任。我不要求你们40岁就有4000万,但是希望你们走上社会后,在拥有自己丰厚物质基础的同时,还能够懂得帮助那些境遇不好的人。”近日,作为赛扶中国2011创新公益大赛的合作企业,北京华联集团副总戴海宏在北京区域赛上这样讲。

    赛扶是一个全球性的以大学生为主题的商业实践社团,在中国已有8年的历史,130余所高校5000余学生参与,项目受惠人数超过两万。这些赛扶团队在一些著名企业的组织和指导下,自主策划并实施旨在为社区群众创造更多的经济机会的社会实践项目。

    “一个在校大学生,完全面向社会并和社会人士正经谈生意,听起来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儿,”中国人民大学赛扶团队队长呼显龙这样解释,“但是如果是和公益挂钩,那就变成一件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事儿了。”

    一个玩偶、一叠相片、一本旅行日记,这就是中国人民大学赛扶团队开发的“玩偶旅行项目”的全部。

    据队长讲述,项目的创意源自团队中一个女孩看到丹麦的“带玩偶旅行”活动:携带“客人们”的玩偶周游各国留影并记下旅行日记。

    不同的是,在丹麦这是一个纯盈利性的商业组织,而在人大学生的创意下,则将它变成了一个创新公益商业实践项目。

    他们的项目年度报告上这样标注:由于地理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山区儿童的生活范围仅限于山区内部,很难有机会走到外面的世界。我们想拉近山区儿童与世界的距离,与山区儿童分享世界,圆他们一个开拓视野、接触广阔天地的梦。

    第一个实施的对象是CMC打工子弟爱心社李慕顺小朋友,他的玩偶是一个有着红色火焰头发的娃娃“欢欢”。而“玩偶领养员”马珍妮,因为参加模拟联合国带着欢欢去了英国。

    肯辛顿公园、海德公园、伦敦眼、剑桥大学、爱丁堡……15张欢欢在英国各个角落的相片,且每张相片上都写有一句话的旅行日记。

    历时10天,在最后一张欢欢与泰晤士河旁的合影相片下,马珍妮为他写道:旅行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收获比书本上更生动的知识。

    欢欢的旅行结束后,“玩偶旅行项目组”成员们将它们做成了一本小相册连同欢欢送还给了小慕顺。

    “我们已经完成了11次旅行,3个玩偶正在路上,6次分享会,与超过200个孩子进行了交流,收集了45位孩子的玩偶旅行志愿,在册登记的玩偶领养员已达90多人。”呼显龙说起这些数字的时候满脸自豪。

    相较于中国人民大学走的扶贫帮困道路,天津大学赛扶团队的关注点在发展农村经济上。

    为了经营不善的“沙窝萝卜”,项目组的成员没事儿就去疏通渠道、观察长势、做市场策划,几乎耗尽了所有课余时间。现在沙窝村最好的萝卜能做成礼盒了,每盒4个萝卜卖200元,最次的萝卜散卖也要卖5元一斤。

    “我们不需要太多的资金投入,其实我们提供的更像一个智囊团的服务,纯公益。” 团队核心成员吴斯骐说。

    然而,谈及资金问题,呼显龙则大呼无奈。“每个相册30多元,虽然不贵,但如果想帮助更多的孩子,基数一大就很难办。”幸亏目前他们在赛扶比赛第一轮中入了围,得到了联合利华赛资专项1000元,初步解决了资金问题。

    同时,对于后续支撑问题,整个团队也思考了盈利方式:与DIY玩偶商店合作,为关注玩偶旅行的白领、军人等提供有偿的玩偶DIY和玩偶旅行服务。

    现今,很多中国传统手工艺者在管理、设计、宣传,销售等方面存在问题,在市场风雨中挣扎求生。北京大学赛扶团队希望能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

    “那时候我们每周都要打两个电话给这些中国传统手工艺者,跟他们讲我们的理念,说一些我们在包装、宣传、推广方面对他们进行全面帮扶的计划。”北京大学赛扶主席韩冰说,刚开始这些手工艺人完全不接受,认为是小孩儿闹着玩儿,“慢慢地可能被我们的诚意给打动了吧,后面的路也越走越顺畅了。”

    江森自控全球人才管理副总裁贺杰先生认为新一代的商业领袖不仅需要熟悉业务,而且应对商业、社区和地球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有准确理解。“创新公益让他们比同龄人更早地领悟了这些道理,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更具责任感。”

    “在做这些项目的时候,有时候会妥协,有时候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但从中暴露的最大问题还是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太淡薄了。”呼显龙谈到有次要求一个团队成员在第二天12点前发策划书给“客户”,结果到了下午两点“客户”还没有收到策划书,打电话一问,才发现这个同学早就忘了有这么一回事。

    呼显龙说,参加这样的项目以来,自己最大的改变就是责任意识的加强,“上学的时候什么问题都是爸妈给解决,在我们的世界里所有的东西都有余地,就连考试不过都可以补考。而现在自己做项目,小错误就可能葬送一个大机会。”

    不过呼显龙觉得,商业实践还是次要,自己在精神层面上的收获更多,“在中国,现在大家都说‘闷声发大财’,我觉得偶尔还是应该做做这些带公益的非盈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