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青年在合作的时代潮流中勇于担当

——记“中欧青年交流年”欧方开幕式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11-01-19 浏览量: 信息来源: 记者 陈小茹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1月19日 04 版)

    “中欧青年交流年”欧方开幕式系列活动1月15日在布鲁塞尔落幕,200余名中欧青年代表结束为期一周的交流与体验之旅。今年2月,百名欧洲青年代表将组团访华,同时启动中方开幕式。

    “没有对话,理解就不可能实现”

    在11日的“中欧青年交流年”欧方开幕式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王晓向中欧青年提出了期望:“‘中欧青年交流年’活动标志着中欧人文交流揭开了崭新的一页,面对新形势,中欧青年应积极创新、开放包容、勇于担当。” 

    王晓强调:“中华全国青联愿意以本次活动为契机,逐步扩大中欧青年交流的规模,深化中欧青年交流的内涵,特别是要积极回应中欧青年在就业创业、志愿服务、节能减排、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共同兴趣与诉求。”

    欧盟委员会负责教育、文化、语言多样性及青年事务的委员安德鲁拉·瓦西利乌说:“‘中欧青年交流年’是加深和扩大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极好机遇。我们之间的政治和经贸合作对双方和全球都至关重要,但如果没有对话,相互理解就不可能实现。我们需要青年、未来领导人参与这种对话。”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宋哲大使表示,中欧合作能否持续并加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得到双方人民的理解和支持。“青年是人文交往的先锋,肩负着发展健康、可持续、长期的中欧关系的重大责任。” 

    “中欧交流关键在于青年”

    举办“中欧青年交流年”,是中国总理温家宝与欧盟主席巴罗佐共同提出的倡议,也是中欧建交35年来中国政府与欧盟首次合作开展的大规模青年交流活动。 

    为了此次开幕式活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欧盟各组织了一个百人青年代表团。中欧青年交流年形象大使、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击剑冠军、德国运动员布丽塔·海德曼就是其中之一。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海德曼说:“我很高兴被选为中欧首个交流年的形象大使。今年我将到中国参加一系列活动,希望能成为中欧文化与青年之间的桥梁。”

    提及高中时在北京当交换生的经历,海德曼说:“对于年轻人来说,去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体会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与外国同龄人面对面交流等,对我们的成长意义重大。德国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学习中文。我想这就是交流的开始,中欧交流关键在于青年。”

    对于不能与欧洲青年进行面对面交流的中国青年,海德曼建议说:“我们应该充分运用互联网,加入一些社交网络,结交新的朋友,交流共同关心的话题。”

    海德曼还表示:“光有中国年轻人来欧洲还不够,欧洲青年也应该走出去,用眼观察,用嘴交流,用脚行走才是真正的交流。”

    “青年是发展与合作的动力”

    短短一周时间内,不论在欧洲议会、欧洲学院还是欧盟法院,随处可见中欧青年政治家、学者和学生热烈对话交流的场景。

    在访问社区青年组织时,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熊厚博士表示:“在交流中,很多欧洲学生都表达了想到中国学习的愿望,希望有机会切身体会经济蓬勃发展的中国。如何进行机制创新,推动双方有效交流是中欧双方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在参加“学生交流、研究者和学术流动”的分组讨论时,正在考虑到比利时深造的南京农业大学大三学生谭昊,遇到了比利时百年老校鲁汶大学的代表费伦思科。他不仅热情地向谭昊介绍了学校的历史,还提供了很多申请专业的信息。

    在中国驻欧盟使团举办的欢迎晚宴上,中国青年通过琵琶与欧洲青年的钢琴对话,中国的太极与欧式空竹也展开了交流。

    正如瓦西利乌女士在开幕式致辞中引用中国老子的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青年是当今社会发展与合作的动力,中欧青年的交流对于中欧的未来更是至关重要,这也是中欧启动青年交流年活动的宗旨所在。

    本报北京1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