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课程:高职学生从学校到职场的桥梁(叶信治 杨旭辉)


发布时间:2010-02-24 浏览量:
叶信治 杨旭辉
      摘要:顶点课程是美国高校开设的一种让学生整合、拓展、批判和应用在学科领域和跨学科领域的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课程。顶点课程具有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和帮助学生从学校向职场过渡的功能,因而在美国的高等职业和技术教育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顶点课程也可作为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职场竞争力和适应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顶点课程;高职教育;应用
 
      如何让学生顺利地从学校通向职场、从在校生转变为工作者? 如何培养学生在不同的职业间流动的能力? 如何为学生终身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这些都是我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美国,有许多大学和社区学院,开发了各种类型的顶点课程(Capstone Course),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方法。美国高校的顶点课程的理念和实践,对我国的高职院校解决上述问题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顶点课程的内涵特点和功能
      顶点课程是美国高校为高年级学生, 特别是临近毕业的学生所开设的一种综合性课程。有学者认为,顶点课程是一种终极性课程,是大学生教育生涯的颠峰体验,他们被期待在这种体验中整合、拓展、批判和应用在学科领域和跨学科领域的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1]。也有学者认为,顶点课程是在学生学完一系列课程之后出现的一种最精彩、最完美的课程,是大学生从在校生转变为毕业生的“生命礼仪”,为学生提供向后看和向前看的体验。学生向后回顾所学过的大学课程以获得这种体验的意义, 又在这种体验的基础上向前展望未来的生活[2]。与此类似,还有学者认为顶点课程是大学生从教育到职业的转折点, 既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对过去学习的类似闭幕式的总结,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新主题的探索,以帮助他们超越现有知识范围,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从而能够面对工作世界的挑战[3]。
      顶点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有两个: 第一个特点是为学生提供整合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机会。顶点课程把学生在大学所学的大量相对零碎的专业知识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努力提升通识教育的连贯性和相关性,密切联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整合的目标表现为学生能够用哲学的和历史的观点审视主修课程、精通所修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探究所修专业的社会影响、寻求一种整体的和综合的视野、形成大局观、密切学科之间的联系、力求形成跨学科的观点等。第二个特点是为学生进入真实世界做准备, 即通过要求学生完成一些应用性的项目,如服务性学习、实习等,为学生提供参与真实世界的机会, 让学生把先前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进入职业领域做好准备。其具体目标为:综合检验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帮助他们积极应对未来雇主的需要和工作要求、致力于学生的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技巧;帮助学生在高工作期望和实际报酬之间达成平衡;让学生面对商业伦理和公民责任等大的哲学问题[4]。
顶点课程的主要功能有三个:一是支持学生的深层学习。深层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深入钻研、学用结合和自我反思的高等级学习, 使学习者深入理解一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的核心、一门学科的分析工具及该学科本身的复杂性[5],使学习者在身体、智力、情感、审美、道德和精神等方面获得全面成长。
      二是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价工具。顶点课程为学生提供一种整合先前所学知识和展示先前学习成果的机会, 学校可以从学生在顶点课程中的表现看出学生先前的学习是否达到要求。研究表明,在大学学习的最后阶段开设的顶点课程是一种评估学生是否为进入研究生院或者参加工作做好准备的有效手段[6]。促进学生深层学习和系统地评估学生学业成就,是20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美国大学和学院设计和实施顶点课程的主要动力。三是帮助学生从学校向职场过渡。在顶点课程中, 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之间的关联以及这些知识如何应用于实践, 能够深刻地思考大学学习的意义和展望未来的生活, 能够批判性评估自己和负责任地行动, 因而有助于他们从相对确定的大学学习环境过渡到相对不确定的工作世界。
      二、顶点课程:学生从学校到职场的桥梁
      顶点课程强调知识整合、经验学习和真实世界的问题解决等, 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强调通过让学生面临技术要求、潜在困难,以及了解社会对工程师和研究者的专业期望,以帮助学生搭建教育与职业之间的桥梁[7]。因此,它在任何职业和技术教育领域都是有价值的。在美国,顶点课程在商业、农业和保健等职业和技术教育领域中最为常见[8]。美国的大学和社区学院为帮助学生顺利进入职场而开设的顶点课程,包括问题解决课程、过渡课程和职业规划课程等。问题解决课程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问题, 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以及反思经验的机会,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使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过渡课程帮助学生解决从学校向职场过渡所面临的问题, 例如如何正确评价自我、如何进行个人理财、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如何应对第一年的工作等。职业规划课程为学生提供入职前的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职业领域的动向、熟悉寻找工作的程序、学会撰写求职信和制作个人简历等。一份研究表明,那些已经完成顶点课程学习的学生减少了工作培训的需要[9]。这正好迎合了用人单位的需要。
顶点课程不仅是学生从学校进入职场的桥梁, 也是学生从一种职业转向另一种职业的桥梁, 同时还是学生从职业的开端走向最终成功的桥梁。一方面,在现代社会,终身从事一种职业的人越来越少, 而在不同的职业间流动的人则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从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潜力来看,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比只有职业素养的人更有优势,“在工作的前十年, 职业性专业的毕业生晋升的速度更快, 赚的钱更多……而十年后文理专业的毕业生开始后来居上,发挥出他们的优势”[10]。可见, 现代社会和现代职业的快速变化和激烈竞争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社会和现代职业对从业人员所要求的不仅仅是技术知识和实用技能,在许多领域,广泛的非技术性能力,如领导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决策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造能力、信息管理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把握全局能力等,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现代的职业教育不能只提供某个具体行业所需的职业和专业训练, 不能只让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谋生技能,而是要培养学生超越专业领域的普遍能力,发展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等基本素养, 让学生掌握对人生起导向作用的历史和哲学等知识, 从而让学生养成综合素质,扩展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延长学生的职业发展时间。
      顶点课程的成果包括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理解复杂情境的能力、审美能力、专业认同、专业伦理、适应能力、领导能力、对改进的学术性关注和终身学习的动机等[11]。从美国高等学校开设的顶点课程的类型来看,突出学术整合功能、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级研讨会、高级论文写作和档案袋制作等,比起直接帮助学生过渡到职业生涯的职业规划课程等更为普遍,其目的就是为学生长远的发展打下基础。
      三、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顶点课程模式
      在美国,不同类型的高校,如研究型大学、小型文理学院和社区学院等,尽管它们都开设了顶点课程,但由于各自的培养目标不同,教育资源和学校环境等也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学校、同一学校的不同院系所开设的顶点课程,其价值取向和学习目标都各有侧重, 且基本方法和操作程序等也有所不同。例如,有些高校开设基于项目的顶点课程,强调小组工作和团队合作, 致力于让学生应用知识去解决开放性结果的问题;还有些高校开设基于研究的顶点课程,强调研讨会和论文写作,让学生参与初级和中级的研究,致力于知识的拓展、综合和个人化;还有些高校开设基于实习的顶点课程,致力于让学生在社区、政府和产业环境中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等等。当然,也有一所学校或者一个专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需要的学生,同时开设上述几种顶点课程。
      在职业和技术教育领域,有学者发现,顶点课程的质量和效益会因它的学习活动和教学技巧遵循经验学习原则而提高。根据这个发现,他们建立了顶点课程的经验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由接受-联系-反思-改进-重建等5 个逐步递进的目标所组成。5 个目标的具体涵义分别为:接受,指所有的活动或经验要被学习者接受;联系,指把获得的体验与先前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反思,指对所获得的体验进行反思并在这些体验之间建立联系;改进,指进一步深思知识的适用性及其与其他知识的联系;重建,指学习者综合学科的内容并且把它们整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进而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其他情境中[8]。
      任何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恰当的方法, 但任何方法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实现某一目标, 所以不能孤立地考虑方法和目标的适切性,在选择方法时,要把方法放在复杂的环境中去权衡它与目标是否匹配。据此,在选择与顶点课程的经验学习模型的目标相匹配的活动和方法时, 必须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可获得的课程资源等复杂因素。换言之,如果有几种方法都可以实现顶点课程的目标,应该选择学生和教师都熟悉的、可操作的方法。经验学习模式顶点课程目标的常见方法,包括案例分析法、多角色扮演法、实地研究法、叙事法、计算机模拟法和游戏法等,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某种方法或综合使用几种方法。
      ( 叶信治, 福建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 福建福州 350007 ;杨旭辉,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教所助理研究员, 上海 201209)
 
原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