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群建设


发布时间:2011-12-08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作者:吴松林

 

摘要:在工科类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中,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在知识结构上具有“知识面较宽,基础较扎实,应用性较强”的特点,构建目标明确、逻辑性强的平台与模块化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突出人才培养整体性、针对性和适应性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强调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的素质教育教学体系,通过整合、优化,形成专业课程群。在课程群建设中,应做好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专业研究等工作。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型本科;课程群;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群指同一学科内服务于同一专业或不同专业的系列课程,对于以工科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群建设是其重要的基础建设之一。当前,很多应用型工科院校的课程群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课程群建设的概念、内容、方法及体系构建没有统一的标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群建设的质量。西京学院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相关课程和课程群建设为切人点进行了课程群建设的实践。
一、课程群建设的指导思想
    目前我国机械制造工业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机床的数控化率不到2% ,仅为发达工业国家的十几分之一。而且,现有设备也未能充分利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极其匮乏是主要原因之一。以西北地区为例,目前在岗人员中,专科学历的不足40% ,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不足8%,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方面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员更为缺乏。另外,《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三个重点发展经济区之一的“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设,将以西安为中心,主要依托西安、咸阳、宝鸡、铜川、渭南、天水等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充分发挥资源富集、现有发展基础较好的优势,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布局,重点发展高技术装备制造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现代农业,加快培育和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成为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广泛的需求。
    因此,在人才培养及专业方向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更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根据经济发展需求设置专业,调整专业方向,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综合和分化,现代机械制造工业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为满足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要,各类专门机械不断推出,另一方面机械工业的发展又越来越多地依赖信息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支持。这就决定了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群建设的基本内容
    结合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吸纳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形成实践性强、现代技术含量高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打造特色课程群。
    (一)理论教学体系
    根据上述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建立以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的模块式理论教学体系。主要模块包括:基本素质与能力模块;专业基础能力模块;电气工程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扩展知识、综合能力模块。
    (二)实践教学体系在开展调查的基础上,明确职业岗位(群)需求,对所需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分解和优化重组,增强人才培养的整体性、针对性和适应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含基础实验、工程训练、综合实训三部分。
    (三)素质教育教学体系基本知识、能力、素质教育课程。
三、课程群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课程体系开发
    以专业带头人为组长,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现场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团队;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作流程,通过分析、整合和提炼,确定典型生产流程;分析工作流程各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核心能力和态度,并融人国家职业标准,确立课程模块的细节;构建以生产流程为导向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
    融入职业素质,通过课堂教学、情景体验、生活养成、第二课堂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课程体系开发的基础上,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以能力培养为目标,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构建设计制造技术模块和现代制造技术模块。每个模块由知识、技能、素质子模块,技能实习实训子模块,职业技能考证子模块构成。各模块都能使教育对象形成相对独立的工作能力。
    (二)课程建设
    成立专业课程群建设团队: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现场专家组成课程建设团队。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每年调整一次教学内容,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标准,使人才培养紧扣市场需求。开展市场调研:专业课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顶岗实践,充分了解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建设基于案例和项目的专业核心课程。形成激励机制:制订院、系两级奖励措施,对课程开发和精品课、优质课建设取得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形成良好的课程建设氛围。
    (三)教材建设
    与企业专家合作,建成集纸质教材、电子教材、网络教材为一体的特色教材,为师生提供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领域、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平台。教材包括理论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学习指导书。电子教材包括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试题库。网络教材包括网络课程资料、在线指导资料等。
    成立教材建设团队: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组成专业课教材建设团队,与课程建设团队同时开展工作。教材内容体现时代特色: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标准,使教材内容体现时代特色,使人才培养紧扣市场需求。引入职业标准:按照课程体系构架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引入职业标准,按照工)学交替、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法实施要求重组教学内容,开发有特色的、实用的教材。开发特色教材: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现场专家合作开发融人企业核心技术和文化的特色教材。借鉴国内外优秀教材:积极引进和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优秀教材,优化教材体系,丰富教材内容。
    (四)专业研究
    充分发挥专业教学团队的教研教改和科研作用,紧密结合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积极开展教育教学规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研究;开展专业应用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成立机构:成立系教学改革与应用技术研究课题组,课题组由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经费保障:在研究经费上,除课题立项经费外,由学院和系给予相应配套经费,保证课题研究蒯顷利进行。加强过程监控: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监控,系每学年聘请院内外专家进行一次检查、评估和指导,以确保课题研究沿着正确方向进行,并保证按时结题。
参考文献:
[1]梁萍,程伟.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机械制造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8(1 3):21 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