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职业能力视阈下的人文素质课程建设


发布时间:2011-12-08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作者:何海翔

 

摘 要:高校人文素质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程,本文通过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个案研究,认为综合职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高校人文素质课程建设的缺陷,是加强高校人文素质课程建设的有效抓手。
关键词: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建设;问题;措施
    近年来,我国高校通过建设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等措施来推动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而言当前的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仍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试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以综合职业能力为视角。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人文素质课程建设为个案.对加强高校人文素质课程建设进行了探讨。
一、综合职业能力是加强高校人文素质课程建设的有效抓手
    综合职业能力是当前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它是针对培养学生素质的要求而提出的概念。对其内涵的理解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把综合职业能力等同于综合素质,另一种观点把综合职业能力等同于关键能力。笔者认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应该是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的融合,既体现综合素质的综合性、整体性,又体现关键能力的职业性、可操作性,它是一种在个体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是一种对学生具有综合性的、普遍性的、可迁移的、对未来职业发展具有持久性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界定,明确了综合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关键能力的关系。综合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是共性与个性、内容与形式、内化与外化的关系。综合素质包含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形式,是综合素质的外化。关键能力的实质是对综合职业能力的分解,是从职业角度出发,对职业流动和适应具有普适性的、可迁移性的能力要求。是所有职业均可适用的能力,是一种“可携带的”、跨职业的能力。是综合职业能力中的核心成分。
    综合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关键能力关系的明确为高校人文素质课程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抓手。它克服了高校人文素质课程建设不成体系、课程设置泛化和评价方式单一的缺陷。因为高校的人才培养要整合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而素质的要求一般被理解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这一界定使得综合素质的内涵过于宽泛。导致相对应的人文素质课程设置泛化,面面俱到,反而削弱了人文素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而综合职业能力以能力为基础,具体分解了综合素质的内涵,并概括出关键能力,在课程设置上以能力为基础,根据能力设置课程,同时强化培养关键能力的核心课程,从而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需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什么课程是核心课程”,这就可保证人文素质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地位,保持了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课程评价上也有了具体的量化指标.可克服高校人文素质课程建设不成体系、课程设置泛化和评价方式单一的缺陷。
二、综合职业能力视阈下的人文素质课程建设
    综合职业能力是加强高校人文素质课程建设的有效抓手,是实现人文素质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基础性地位的着力点。笔者所在的学院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突破口,对人文素质课程建设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确立人文素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地位
    人文素质课程建设之所以在高校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面临尴尬的境地,处于高校课程建设的边缘状态,其关键原因就在于没有在源头上确立人文素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础性地位.仅仅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噱头”。综合素质成为空喊的口号,说说重要,做做不重要。学院作为一所外语类院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把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为三个核心能力的建设,即外语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这就从人
才培养目标的高度确定了综合职业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核心. 在源头上确立了人文素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地位。
    2.形成有针对性的能力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标准
    学院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外语类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分解综合职业能力为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三个大的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又包含理想与信念、道德与法制、人生态度与社会关系三个方面;人文素质包含人文素养能力、人文应用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三个方面;身心素质包含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概括了外语类院校学生所需要的九项关键能力,即职业道德、事业心和责任感、计算机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吃苦精神、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竞争意识,为人文素质课程的设置提供了针对性标准。
    3.构建综合职业能力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1)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显性课程。
    针对综合职业能力中的、关键能力采取了基础性课程的设计:策略,开设了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针对综合职业能力的其他能;力则采取了渗透性的课程设计策略,开设了讲座课程、报告会和列选书单方式。具体如下:①思想道德素质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职业规划课程等。② 人文素质课程:包括人文素养课程(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语言应用课程和思维训练课程)和人文应用课程(主要包括人际交往和沟通系列课程、信息处理系列课程、成功意识课程)。③ 身心素质课程:包括体艺课程和心理健康课程。
    (2)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隐性课程。
    ① 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校园文化建设。② 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应坚持社会实践与素质教育实践相结合;与专业实践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③ 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学生管理工作。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应该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培养, 并贯穿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始终。④ 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社团文化 社团文化是学生社团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社团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育其健康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R】.1998-4-10.
【2】杨叔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交融— — 兼论全面素质教育【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10).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 — 与课程实施者对话fMI.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徐左平,何海翔.越秀SPT人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绍兴越秀外国语职业学院学报,2007,(1).
【5】绍兴越秀外国语职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报告.2005—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