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高职学院的办学定位 履行高职教育的社会责任


发布时间:2012-03-07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武马群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武马群

   【题记】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够在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发挥骨干作用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阵地,同时高等职业院校还要承担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管理进步服务、传承文化、促进社区和谐的任务。高职院校结合本地区的产业发展需要,通过其创新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为企业所欢迎的高技能劳动者,支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高职院校发挥自身人才和设备资源聚集的优势,开展为地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和管理服务;学院结合本地区的比较优势,灵活设置专业、发扬光大民间文化和国粹艺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学院面向社区资源开放、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开展培训引导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高职院校的办学者,要深刻地认识高职学院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地区社会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了解学院的服务对象,明确社会职责,努力争取更好的办学效果。为此,职业院校的办学者要:1.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准确把握高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定位;2.创新管理和运作方法,追求更好的办学效果;3.了解服务对象并明确其需求,努力让他们满意;4.教育服务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社会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
  我院在北京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努力在思想理念、办学定位、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实现转变,获得一些切身体会。
  准确把握办学定位 履行高职学院的社会责任
    作为社会复杂结构中的一个组织单元,应该有它特定的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各组织单元充分发挥自身功能服务其他组织单元,这种相互服务支撑的关系形成社会组织的有机整体。高等职业学院以人才培养和技术应用服务体现它的社会功能,在功能特性上具有教育高等性、职业引导性、行业支撑性和区域服务性。在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所处的受教育阶段决定了其教育高等性要求,无论学生是否对学校提供的某些课程感兴趣,此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对学校教育的需求已经处于高等阶段。国家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是非常明确的,就是通过高职学院的教育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需要的较强的就业能力,为此,高职院校通过对产业发展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理解,确定教育专业设置,对受教育者进行明确的职业导向性教育。高等职业院校输出的是高技能人才和技术服务,由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和装备设施专业性的约束,学院提供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和技术服务必然会主要指向某一个或某一类行业,成为行业发展的支撑力量。高等职业院校由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立和建设,决定了其服务地方区域经济,服务社区和谐发展的区域服务性。
    我们在推动学院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认真学习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有关文件的精神,全体干部认真讨论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和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确定学院的使命为:“以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己任,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和技术服务,持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与期望”。在这样的使命观和责任观的指导下,进一步明确了“学院是北京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首都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立足于信息产业,服务于高新技术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将学院建设成为高素质高技能职业人才的大规模培养基地和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技术服务中心,成为首都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与交流的窗口”这样的学校办学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的四个属性形成了决定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定位的四个维度,同时也清楚地表明了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责任,明确了责任就要通过示范校建设提升学院履行社会职责的能力。学院全体干部教师抱着这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投入到示范校建设之中,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大大提高了学院服务社会的能力。
  创新管理运作机制 提升学院办学效益
    每一个社会组织都要服务于其他社会组织,同时得到其他社会组织的服务。高等职业学院必须开门办学、融入社会,真诚地服务于其他社会组织机构,才能使学校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取得更好的办学效果,并得到各方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支持。
    高职学院开门办学、融入社会,需要体制机制的保障。学校作为一种事业单位,有政府办学经费支持,很容易形成“关门办学、自娱自乐”的状态。仅仅凭着学校个别领导的理念去推动开门办学,难以形成持久地融入社会的办学状态,必须通过改革学校的办学体制机制,形成对开门办学有组织的、内在的驱动力,才能确保目的的实现。我院在示范校建设中,对学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改革,建立起行业领导牵头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形成学院推进校企合作办学的领导体制和监督机制;学院聘请“教学系联席系主任”、建立“教学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形成教学系在专业建设层面上的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学院建立科技合作处和技术应用研究所,形成主动服务社会,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的组织保障;学院与企业“共建共管共用”生产性实训基地,使教育资源既承载教学任务也帮助企业进行生产,使教育资源发挥更大效益。通过这些办学体制机制的改革,使校企合作常态化,教师主动走出校门,企业人员进学校、进课堂,学院办学越来越深地融入到行业企业的发展之中,提升了高职学院的办学效果。
    服务企业是职业学院的本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是校企合作的双赢目标。校企合作是学校借助企业环境为自己的目标服务,还是学校为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不同的指导思想将决定校企合作办学的成功与否。当学校以利用企业为目的推进校企合作时,企业会将其作为负担,必然形成“学校热、企业冷”的状态。当学校以帮助企业提升盈利能力为目的推进校企合作时,必然受到企业的热情欢迎。在我院开展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许多的案例都证明了这一点,只有在真诚地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恰当地嵌入学校的教育要求,实现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的目标,才能使校企合作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
    我院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创新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教育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学院的职业教育与行业的发展相融合,使学院成为行业发展的支撑、专业成为企业创新的依靠、学生成为企业用人的首选。
  深入分析客户需求 追求更高的满意度
    高等职业学院以自己培养的高素质职业人才和技术应用服务为社会作出贡献。一个社会组织在整个社会中有它特定的服务对象群,高职学院的服务对象群是由职业教育的投入者、职业教育的接受者、职业教育受益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所组成的群体。显而易见,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是由政府、学生、用人单位以及其他直接和间接的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群体。
    高职学院的“产品”主要就是学校为其服务对象所提供的职业教育“服务”,它包括:学校内部的管理运作和生活服务、学校为学生提供的课程教学(专业教育)服务、由学校毕业生承载的职业教育成果为用人单位提供的服务、由上述这些形成的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服务,以及学校资源开放、社会培训等为社区提供的相关服务,等等。高职学院提供的上述服务是服务对象群的各方所需要的,许多的要求被服务对象以多种形式明确地表达出来,例如:在政府文件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这是政府的要求。但是,服务对象各方用文字明确表达的要求往往是粗略的、原则的,更多的细节常常体现为不言而喻、“就应该如此”。这些由服务对象明确提出的要求与服务对象未明言但是潜在的要求,统称为“需求”。
    服务对象对所提供服务的满意度,不完全由明确提出的要求是否满足来决定,而是由“需求”满足的程度来决定,即当满足服务对象明确提出的要求时,只能获得部分满意度,而当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时则可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因此,服务提供者只了解到客户明确提出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深入地分析客户潜在的需求到底是什么。从客户需求出发,去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获得更高的满意度。
    高等职业学院将服务对象较高的满意度作为学校工作综合水平的评价指标,使它成为学院全体教职工共同追求的目标,能够促进学院的办学水平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我院在示范校建设中,借鉴ISO9000管理模式,建立起《高等职业学院教育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文化的精髓,在教职工队伍中树立“教育服务”理念,推行“以客户为关注焦点”、“系统化过程管理”、“持续改进”等保证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工作原则,建立起全面、系统的工作规程,形成了关注服务对象需求、努力提高教育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的学院整体运行机制。
  教育服务以人为本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四个特性中,职业引导性、行业支撑性和区域服务性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须开门办学、融入社会,必须从一个服务提供者的角度,了解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对职业教育的需求,通过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服务,使各方满意。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高等性,要求我们更多地关注最重要的服务对象——学生。学生的需求是什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和学生家长)满意?这是一个高职学校的办学者必须认真思考,并要拿出解决方案的问题。
    进入高职学院的学生,完成了高中阶段教育,心智已经成熟,再经过高职教育就要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从此将肩负起社会、家庭的责任。高职学院的毕业生是否在承担社会责任、在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变化以及在职业生涯发展潜力等方面达到较高的水平和奠定良好的基础,即学生的社会能力和发展能力是否达到较高的水平,是检验高职学院的教育是否具有高等性内涵的重要表征。当学生报考高职学院某个专业时,他(她)已经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方面明确表达了“要求”,而上述高职学院的教育高等性内涵,正是学生自己无法明确表达但又是十分重要的“需求”,我们高职学校的办学者必须为学生将这种需求明确地表达出来,并使我们的教育满足学生的需求。
    我院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从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将专业技能的需求落实到每一门课程的解决方案,保证这方面的需求得到尽可能的满足。同时,学院在通用平台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专门对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完成的社会能力与发展能力培养的指标和实施方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GATAS”(学生基本能力和职业素质)测评系统,大力推进实施素质和通用能力教育的“通用平台”建设,为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为满足学生社会能力和发展能力的需求提供了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