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质量的定位与保障


发布时间:2012-03-02 浏览量: 信息来源: 《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第23期 李进

 

李进
    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校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发展的核心任务。这其中有两层含义:其一,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其二,高校教育质量的核心是育人。当今高校教育质量的具体实施,必须更加关注教育质量的内涵,教育理念、教学思想的转变;更加关注教育质量的运作基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更加关注教育质量的保障、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建设.
    高校教育质量的内涵包括:第一,学生的学习核心竞争力。学生要学会在经济社会建设各级各类人才中准确定位,设计自己的“成长路线图”,这是高校按教育规律、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育人的质量落脚点。,社会职业的发展应形成一个轴心,把价值观念、职业规范、科学知识、专门技能、审美素质、情感意志等贯穿整合起来,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通过必要的理论知识习得,专业技能与团队合作及跨文化沟通训练,养成综合开发能力、智能迁移能力、个人发展规划实施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第二,教师的教学核心竞争力,教师要紧紧抓住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通过不断创造有效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的发展,构成学校的特色,并形成学校的品牌。史蒂夫·乔布斯关于质量有个比喻:如果你是个正在打造漂亮衣柜的木匠,你不会在背面使用胶合板,即使没有人会看见;为了能在晚上睡个安稳觉,美观和质量必须贯穿始终。据此我们可以加以引申:教师的心安在于始终高质量育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贯彻特色质量标准,设计产学研一体的教学环节,结合创新实践实现因材施教、,第三,学校的文化核心竞争力。学校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大学精神,形成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思想,这集中体现在学校办学的价值观念、办学的群体形象、办学的集体意识和办学的运作特色上、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厚积学校文化底蕴,薄发于全体教师的教学活动。学校的质量文化首先是讲质量良心,每一名教职工遵守质量要求,以必然行为形成质量意识;然后是讲质量道德,每一位教职工视质量为责任,进而融汇成严谨教风和开放校风,带动创新学风;最终是讲质量文化,学校全员重视质量,在持续的质量保证工作中创造学校的质量价值观,形成全员自觉追求质量和打造质量的态势。一句话,强在质量自觉,深在文脉传承.、
    高校教育质量的运作基础包括:第一,学校教育质量必须有坚实的教学基础。,质量带来教学立校,带来人才强校,聚发学校全员教学智慧,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而质量的提高反过来也会提升学校的全员整体素质。教师教学专业化要求的基本特征是,教师具有专业理想、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文化全方位的内在素养,首要任务是识别学生、识别课件,识别行业,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成为掌握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学生跨领域学习能力的导引者,成为自身不断主动学习提高的专业发展者。第二,学校教学质量必须有厚实的科研基础。质量带来科技兴校,提高学校全员科研水平。一所高校能给学生最新的知识最新的技能才能被称为教学质量高,这需要科研的支撑,而科研成果的转化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离不开科研基础,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必须有教师的科研水平支持,产学研合作必须有教师的科研和技术含量支持,学校的社会地位必须有教师的科研整体水平支持。第三,学校教育质量必须有稳固的管理基础。质量带来规范治校,深化学校全员聘任的职责内涵。学校要以教育质量要求为导向,合理设置管理岗位,充分规范竞岗条件,明确引导发展机会,健全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制度和政策,在更高层面上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高校教育质量的保障体现在:第一,教育质量的归位。一是服务社会经济转型,学校要对应现代产业体系,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教育体系,建立教育与行业对接协作机制、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动态机制、人才需求预测机制和专业设置预警机制。二是增强服务能力,搭建产学研结合科技推广服务平台和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开放教育资源,形成继续教育和文化传播中心,在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第二,教育质量的高位。一是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充满活力的多元办学模式,促进产学研结合制度化,形成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多元评价的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增强办学活力,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需要。二是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学校与社会、行业企业加强协同,合作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增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第三,教育质量的到位。高校教学质量要强调三个关键词:满意(全面质量满意)、主导(全面质量导向)、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要控制流程,加强质量责任预防;质量主导要标准分类,实施动态质量工程,持续改进教学工作;质量满意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满意才是真正的质量满意,质量满意又是以用人单位为载体,用人单位的满意才是根本的质量满意。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