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培训如何应对农村产业化


发布时间:2011-12-15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土地是农民的最大资产,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物质基础。如何加快制度创新,让土地不断保值增值,使其在农民增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逐步调整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国家农业正历经从传统资源约束型产业向资源与市场并重的约束型产业转换时期。这个过程中,增强农户应对多样化市场需求变化的技能,宽幅度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和提高农业产出收益,以及农业技术发展,对实现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更新换代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农业具有一些现代性的特征
    农产品更新频率加快。由于农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新阶段农产品竞争的首要因素是农产品质量和品种。由于遗传、转基因等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人工育种技术的加速发展,人们的餐桌上有了更多的"人造"农产品,特别是"人造"的反季节水果蔬菜。农产品在工艺外型方面、可观赏性和保健方面功能也发展很快,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农业的技术资金投入增大。据农业部测算,"九五"期间,我国农业增长科技要素的贡献份额为45%,比"七五"、"八五"提高了17%和11%。明显超过了土地、劳动力及物质投入要素的贡献份额。
    农产品的贸易空间变宽。因为农产品的制作流程、保鲜方法、储运技术的进步,现已基本上摆脱了以往只能围绕生产中心地理区域的限制,开始走入国际市场。
    标准化的生产模式,趋于规范化。农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是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与配方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和安全水平,使人们更加放心地进行消费。
    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生产,使农产品愈益凸显出产地的集中化;并且农业内部的大部分生产环节也被拉长和展开,逐步趋向规模化、专业化。
    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扩大。随着现代农业技术制作与加工工艺的提高、朝着农业技术量化与精确化发展,技术的物化和产品化程度提高了。与传统农业中农业技能承袭的方式上辈传"下辈"不同,农民通过正规的知识培训和技能教育渠道获得生产技能。
    在农村产业化的过程中,因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对农民的职业技能的培训要求日趋重要,从目前我国中西部的农村发展的趋势来看,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要滞后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导致农业产业化遇到新的瓶颈,如能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就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
    当前我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特点
    参与教育培训的部门多。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量大、面广,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牵涉到的部门多。例如以农业广播电视为重点的农民职业教育,有中组部、农业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国家林业总局、财政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全国妇联、团中央和中国农学会等部门的关注和支撑。联合办学单位发展速度和增长势头强劲。地方各级也有相应的部门参与到农民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的大潮中。
    办学的特色是内容丰富、层次多样。调研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后,职业技能教育实践工作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教学培训模式,证明适合农民需求。从中专为主线的学历教育班,到实用技术为氐愕闹耙导寄芘嘌蛋啵灾恋礁卟愦蔚拇笞ā⒈究蒲芯可嗟取?梢愿菖┟褡约旱氖导市枨罄囱≡窠逃?br />
    多途径的办学形式。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班资源互补、优势互补、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同科研单位、技校、高职院校、农业推广中心和农科院所及社团组织密切配合,联合办学。发挥资源优势,做到"少花钱,多办事"。
    职业技能教育的多学科化。由于农民职业技能教育牵扯农村社会、农业生产,农业技能教育培训的学科和专业也是因人和事而异。培训的覆盖面广,包括农、渔、林、牧、管理和经济、能源环保、农村社会管理、农业工程、人力资源开发等很多门类,还有短期实用专项技术培训等。
    服务体系的多功能化。农业教育的对象主要是科技示范户、乡村干部、农业服务体系人员、养殖户、种植户、骨干农民、农民企业家,以及义务教育后、高中毕业后返乡的人员。因此在职业培训的实施过程中,不但传授科技知识,进行技术示范以及训练培训人员,还提供各类种、养、加及产、供、销等方面的信息,为农民提供多种服务。
    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分析
    农民的收入虽然逐年增长,但其收入变动被多种因素所制约,主要有以下几点:
    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偏低,对先进的农业技术的接受较差。实际上是农民自身文化素质的制约,小学程度和初中文化程度占的比例大,导致在培训新技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时掌握的能力不足,因农业生产规模小,多数农民对先进的农业科技比较漠视,对采用优良种苗不重视,对有害生物的控制和预防知识知之甚少。
    劳务收入少,农村劳动力转业困难。经济发展的迅速增长,人均耕种地锐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迅速增长,农业劳动力就业困难,农民仅靠耕地很难保持收入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有朝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才是增收的最根本途径。可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仅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大中城市为他们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劳动报酬普遍较低。
    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依然制约当今农业的发展。很久以来,内部繁殖策略是中国城镇化采取的主要措施,城乡之间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大多数城镇经济中心地位的形成得益于行政力量,农村地区由于无平等的政策对待而逐步衰退。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城市化发展的进程放缓。
    城市建设用地严重损害农民的正当利益。地方政府借城镇化发展之机大量征地,农民的土地损失严重,收入急剧减少。一些县级政府甚至提出"以地兴镇、以地致富"的口号,以城镇化为幌子大肆圈地,以最快最便捷的方式大量攫取土地增值收益,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据有关调查,有些县级地方财政收入的20%~30%来自土地收益,有些乡镇政府预算外收入的80%来源于土地出让收益。
    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对策
    政策层面。进一步提高农民培训地位,要分阶段、有重点地加强农民培训,将其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优先地位。通过立法支持农民培训,可通过在局部地区先行试点,通过地方立法或部门条例的形式,加快农民培训立法进程。规范劳动力市场,健全职业资格证书与就业准入制度,加强城乡劳动力市场秩序建设和相关监督,保护农民工权益。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逐步实现"农民"从身份概念向职业概念的实质性转变。
    政府在经济层面上扶持和补贴。世贸组织成员国大多数将农民培训作为政府对农业提供服务的主要领域之一。并采取多种方式对农民培训提供资金支持,激励企业和其他民间组织参与农民培训。
    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技能教育的积极性。对于高职类和初职类的学校,在教学方式上采用产、教、研相结合的形式,在农民的试验田上建立学校的实验场所,把学校已有的生物科技园、农业科技园与对农民的示范教育相结合,使学校的教学实验场所成为农民学习科学技术的地方,提供一个培训、学习和进修的基地。在教育培训形式上,针对回乡的初中和高中毕业生进行学历教育,有计划逐步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科技的致富领路人;教育机构要定期对农民进行专业培训,开设课程与农业生产实际紧密联系,对农民加强技能和农业科技知识培训。
    职业培训要适应市场需求。要与市场需求相联系,采取灵活多样的帮学形式。如制作光盘、举办培训班和印发技术资料,让专业技术人员到村户讲授解疑,采取现场回答解决农民面临的实际问题,树立科技示范户。教学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学习内容都有针对性,使其在短期内尽快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尽早上岗就业。
    要多方扶持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当前增加农民收入有效且快捷的途径是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很需要全社会各方面扶持。只有劳动、教育、农业、卫生等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和支持,才能搞好此项工作。农村职业技能教育要有力地服务于农业产业化,就要改革现有的各自为政、单独作战的模式,向集约型方向发展。
    总之,农业教育只有紧密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和发展农业区域的生产实际,紧密联系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将市场需求的定位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有机结合,对农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信息进行挖掘,人才培养新格局体现在"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让农民真正地在职业教育中得到实惠,让农村经济得以持续增长。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实施新举措,解决新问题,农村职业教育才能真正摆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