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科技职业学院:锚定产业需求 精准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11-27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27日04版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紧密对接东营市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谋划专业布局,聚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实体化、市场化、项目化”为建设思路,推进产教供需精准对接,推动“政校行企研”协同联动、同向发力、同频发展,为东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
聚焦产业建专业 深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融入性
专业结构优化再升级。学校主动锚定东营产业发展方向与社会需求,围绕石油化工、橡胶轮胎、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大力发展智能控制技术、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等特色专业;紧跟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开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工业互联网应用等新兴专业,形成“产业需求导向、特色专业引领”的专业布局体系。
专业产业结合再紧密。学校聚焦东营支柱产业,对接石油化工产业链的炼化加工、石化装备运维等环节,以及橡胶轮胎产业的绿色炼胶、智能成型、检测认证等领域,遵循“技术同源、岗位相近”的组群逻辑,构建现代化工技术专业群、橡胶智能制造专业群;围绕高端装备产业,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深度服务本地龙头企业人才需求。目前已建成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专业服务能力再提升。学校助力企业技术升级与员工技能提升,与信义集团、华泰集团等企业合作,开展石油化工操作、橡胶成型工艺、新能源装备运维等职业技能培训。
多方协同育人才 提高人才培养适应性
集聚资源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学校面向石油化工、橡胶轮胎、新能源等核心产业布局,联合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建成1个市域产教联合体、1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5个产业学院、1个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产教协同推动应用型研究落地转化。学校依托青岛科技大学广饶橡胶研究院、东营市高性能纳米催化材料合成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创新平台,聚焦石油化工节能减排、橡胶轮胎绿色制造、新能源光伏组件检测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围绕中小企业“卡脖子”技术难题,每年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0余项。
对标产业链需求深化“五金”建设。学校以石油化工、橡胶轮胎、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链为抓手,确保“五金”建设精准适配产业岗位要求。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学校教师与合作企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双向流动,形成“专任教师+技能匠师+劳模大师”的“多师同堂”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实训对标生产线,建设化工过程与安全虚拟传真实训基地、人工智能公共实训基地、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数字化实践中心等,引入企业真实生产设备与工艺,让学生“真场景实训、真问题攻关、真项目成长”。
匹配市场新需求 加强实体化运行可持续性
实体化运作。学校聚焦东营市高端石化等主导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产业,构建七大专业群,牵头成立广饶县产教融合促进会,吸纳16个县直部门、7家直属商会、40余家地方骨干企业入会,与20家优质企业开展学徒制、订单培养,成功助力3家企业获批山东省产教融合型企业。
市场化对接。学校建立“需求导向、利益共享、智慧赋能”的市场化对接机制,实现产业增值、企业增效、教育增质。对接东营市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增软件技术、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现代农业技术、智能建造技术4个专业。
项目化驱动。学校以项目为纽带,凝聚“政校行企”四方合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联合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组织和单位共建广饶经济开发区产教联合体,协同推进人才培养与招聘、职业能力培训、技术研发服务、成果转移转化推广等工作。聚焦11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牵头成立山东省第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立项山东省第一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牵头成立全国大数据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项课程入选省级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拟培育及推荐名单,1个项目成功入选省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拟培育及推荐名单。
(宋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