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职业技术学院:社区筑基·讲堂赋能·师生共融: 奏响“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三部曲”


发布时间:2025-11-20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20日03版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深度融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地方文化特色,以“庐陵文化”和“井冈山精神”为底色,围绕“社区筑基、讲堂赋能、师生共融”三大主线,奏响“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三部曲”。

完善社区建设 强化环境育人

学校遵循“形神兼备、赋予实效”要求,坚守“既要塑型,又要铸魂”原则,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在满足学生日常需求的同时,突出价值引领和人格塑造功能。

立足地域,深耕“红”“古”,构建“一区一品牌”格局。庐陵书院以千年庐陵“古”文化为主题,在长廊中展示欧阳修、文天祥等先贤风范,传递崇文重教的精神力量;映山红书院聚焦井冈山红色基因,设有红色育人展馆,红色故事上墙,精神内涵入心,营造出浓厚的革命文化浸润氛围。

问计于生,因地制宜,打造“家”门口的学习生活阵地。建设初期,学校线上发放问卷,6000余名学生参与前期调研。学校依宿舍群分布整合空间,构建“2+17+N”全景式社区布局。在统一标准基础上,各书院根据学生需求增设特色空间,如映山红书院的运动区域、庐陵书院的自习室与爱心厨房,切实提升社区宜居宜学特质。

学生参与,学有所用,专业实践成果点亮社区生活空间。映山红书院大厅摆放着学生制作的井冈山斗争时期伟人旧居、小井医院、八角楼等模型,通过一个个“红”+“绿”的微景观,实现专业和红色文化交融。长廊两侧师生创作的红色书画、粮食画、铜线党旗等作品,成为文化育人的鲜活载体。

多元社区讲堂 赋能思政育人

学校依托社区开设多元讲堂,聚焦学生成长需求,汇聚校内外资源,常态化开展学术分享、经验交流、答疑解惑等活动,成为思政课堂的有效延伸与补充。

校外专家传播文化之美。吉安市庐陵文化研究会会长、副会长等文化名家先后做客书院讲堂,在探寻足下这片土地的厚重历史中感悟庐陵文化的独特魅力。

校内教师提升思政引领。学校党政领导、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齐上阵,竞相开展红色思政课、“两会”精神宣讲、微团课,党的好声音响彻学生社区,形成党建“进社区”“进宿舍”的良好局面。

朋辈力量彰显榜样示范。学校以身边事迹感染身边人,用身边榜样影响身边人,首届毕业生代表和优秀在校学生做客书院讲堂,讲述成长、奋斗的故事,以榜样力量激发青年正能量,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师生交融互动 推动全员育人

学校推动各类育人力量下沉社区,切实解决学生在思想、学业、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构建“人在一线、心在一线、干在一线”的育人新格局。

突出校领导带头,将实事好事办进学生心坎里。学校常态化开展“书记校长下午茶”“校长话就业”、校领导“双体验日”等活动。书记校长走近学生,直面学生诉求,畅通学生与学校的沟通交流渠道。

突出行政力量整合,将日常事务办理搬到学生身边。学校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推动学工、教务、后勤、网信等部门入驻社区,整合“智慧学工”平台,线上链接社团服务、后勤管理、维修等模块,实现“一站式”高效服务。

突出育人队伍下沉,将服务支持送到学生身边。学校组织朋辈心理咨询师进驻“阳光心理空间”,拓展学生心理服务功能,建立家长驿站,以空间为纽带,推动家校协同育人。

突出学生自治自为,打通服务学生“最后一公里”。学校强化学生自治机制,自律委员会联合勤工助学组织,协助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丰富社区学生活动体系,鼓励和引导学生社团参与社区建设,将学生参与和日常表现纳入综合素质测评,推动学生在社区融入、成长、绽放。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以“一站式”学生社区为载体,让红色基因与传统文化在日常中传承,让育人力量在一线凝聚。未来,学校将持续完善社区功能、创新育人载体、提升服务效能,使其真正成为学生涵养品格、增长才干、成就梦想的沃土,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张雪梅 熊嘉 袁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