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联建搭平台 服务发展谱新篇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校企党建联建“四链”协同模式
发布时间:2025-11-16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16日04版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将校企党建联建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先后与眉山市20余家龙头企业、重点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精准对接联合共建,创新“统筹—实施责任链、产业—资源共享链、创新—科研驱动链、人才—岗位培养链”的“四链”协同模式,实现党总支、党支部校企联建全覆盖,为学校内涵式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统筹—实施责任链”,构建全域覆盖的联建体系
系统布局,统筹推进。学校党委发挥牵头揽总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将校企党建联建纳入年度党建工作要点和重点任务清单,印发专门实施方案,压实各级党组织负责人联建工作职责。先后召开联建推进会、现场办公会、观摩活动等10余次,组织教师赴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学习联建先进经验,形成“全校一盘棋、党总支牵头、党支部落实”的生动局面。以上率下,精准对接。学校机关党总支等9个党总支立足专业和产业逻辑,与企业构建精准对接的联建工作机制,实现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共建共享,常态长效。开展校企党建联建以来,各联建单位签订结对共建协议书29份,联合组织开展主题党日、交流研讨、志愿服务等活动40余次,参与党员500余人次,在组织建设上实现了深度融合,推动联建活动的常态化、制度化。
优化“产业—资源共享链”,拓展深度融合的联建路径
学校与企业双体联动。坚持面向产业需求优化专业布局,驱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提质增效,全面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格局。立足行业发展需求与企业岗位标准,聘请党建联建企业的骨干人才参与学校教学指导。组织教师赴联建企业顶岗实践锻炼,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实现师资队伍素质能力双向提升。设施与技术双轮驱动。牵头成立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市域产教联合体和天府粮仓现代农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建成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160余个,着力培养迅速上手、熟悉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资源与需求双向互动。学校与联建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推进技术攻关,加强创新资源整合与共享,助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平台,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共同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工作,聚焦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增强乡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激活“创新—科研驱动链”,彰显创新驱动的联建价值
课题攻关共促。学校党委通过“揭榜挂帅”机制,组织党员教师带头组建科研团队,对接企业认领攻关任务;联建“党建+科研”需求对接平台,为企业梳理生产一线技术难题,将其转化为科研课题清单;学校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入企业车间调研,确保科研方向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研发平台共建。校企联合成立“四川省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研发平台”“东坡故里·东坡宴研发中心”“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中心”等,推动解决30余项行业技术难题。科研成果共享。通过校企党建联建实现科研成果提质增效,新增立项校级以上课题9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新取得专利10项,研发推广水稻、晚熟柑橘等实用技术20余项。
建强“人才—岗位培养链”,蓄积技能报国的澎湃动能
打好人才培养“组合拳”。学校与联建企业共同推进“校内理论+企业实践”联合授课,完善“企业出题、高校答题、车间验题、市场评题”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实现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平衡适配。持续优化育人机制,与企业合作开办订单班、学徒制班49个,培养学生超2000名。铺设学生就业“高速路”。通过开展党建联建活动,学校为企业定制“人才输送清单”,引导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留用名额,入校开设专场招聘会等。截至目前,共建企业共提供500余个岗位,引导学生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打造技能提升“校验场”。各教学单位师生充分利用校企党建联建优势提升实践技能,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大型赛事中获奖80余项,人才的专业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通过创新校企党建联建“四链”协同模式,学校构建起“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发展共促”的党建工作新格局,为眉山“三市一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校企党建联建的实施路径,坚持横向扩展、纵向深化、创新赋能,构建完善更为广泛、多元的校企党建联建网络。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创新党建活动内容和形式,持续提升校企党建联建效果。持续以“党建红”引领“发展兴”,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为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眉职方案”。
(廖敏 罗利爽 伍健欣 曹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