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聚力“四融四化” 打造课程建设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5-11-09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9日03版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立足区位优势,以畜牧兽医专业群建设为核心,创新构建了融“岗位任务、大赛能力、证书内容、创新创业项目”为一体的“四融”内容体系,基于“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工作过程系统化、考核评价智能化”的“四化”实施路径,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四融四化”课程建设新模式,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课”建设成果,为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助力。
育新机:塑造产课同频共振新生态
“两体”牵引。学校以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产教联合体和全国农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牵引,与江苏益客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现场工程师学院等,形成成本分摊与资源整合机制。开发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定制化课程,实现课程资源长效共享,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利益驱动。学校创新推出“一场一课”模式,精准对接山东益生种畜禽股份有限公司等畜牧业头部企业,开发“动物疫病检测新技术”等企业课程培训包。聚焦行业共性技术难题,推出“智慧牧场生物安全防控技术”等培训课程,并通过“课程冠名企业”等方式增强企业的参与感和行业影响力,形成校企共赢的良好局面。
平台支撑。通过“校企共筑、校建企驻、企建校助”,学校与山东亚太中慧集团有限公司等头部企业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产业学院、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开发兼具产业特色与思政元素的优质教学资源,真正实现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开新局:聚焦产业开发课程新内容
机制赋能。学校构建“需求导向、多元协同、动态迭代”的课程更新机制,与正大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头部企业共建畜牧产业技术需求图谱,“政校行企”协同,依据学生的岗位匹配度,动态更新课程内容。
标准引领。学校借助大数据技术,精准剖析头部企业核心岗位要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绘制课程能力图谱。深度挖掘行业思政元素,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机融入课程,构建“岗课融通”的课程标准。
多元融入。学校系统推进“四融”策略:融“岗位任务”,将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等技术转化为教学项目;融“大赛能力”,解析技能大赛能力要点并嵌入课程;融“证书内容”,将动物疫病防治员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分解为课程模块;融“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微创新”“专创融合”“专创转化”等多类型课程项目,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拓新路:构建虚实结合教学新模式
场景打造。学校依托校内外智慧农牧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等实体场所,把课堂搬进牧场;通过远程实训平台和智慧教室,把牧场实时场景引入课堂;利用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开发虚拟课堂,形成线上线下混合、理实一体、时空融合的教学新形态,实现“教室即牧场、课堂即岗位”的教学模式。
教法创新。学校大力推行“案例导向”“项目导向”“行动导向”3类教学法:聚焦动物疫病开展案例教学,基于生产过程组织项目化综合实训,依托畜禽生产实施“行动导向”的牧场实践,实现学习任务与生产任务的深度融合,系统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岗位适应力。
评价改革。学校创新构建教师、企业、学生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加大企业评价权重,采用过程性、结果性与增值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大数据采集多场景学习数据,通过智能分析系统生成学生课业画像,从职业素养、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与创新素质等多个维度全面评估学生成长情况,实现评价的科学化、个性化和智能化。
谱新篇:彰显职业教育教学新成果
历经多年守正创新,学校构建的“四融四化”课程建设模式取得显著成效。在各级各类高水平赛事中,学生累计获得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金奖1项、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金奖1项、铜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9项、二等奖3项,在全国大学生动物防疫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奖项9项。在课程与资源建设方面,累计建成国家在线精品课程9门,主编国家规划教材24部,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2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5项,主持教育部门重点课题等教改项目13项。在师资队伍方面,建成国家级别教学团队4个,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级以上教学名师19人、优秀指导教师26人。
绘新图:踏向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新征程催人奋进,新使命重任在肩。未来,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将不断深化“四融四化”课程建设模式,进一步增强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适配性,推动畜牧业类职业教育向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通过多措并举齐发力,致力于打造立足山东、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畜牧兽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为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
(孙秋艳 袁东芳 鞠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