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党建+教改+协作+服务”四维发力 五载深耕跑出发展“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5-11-07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07日12版
在商丘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土地上,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在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十四五”期间,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双高”建设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党建思政、教学科研、产教融合、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商丘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5年来,学校先后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获评国家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河南省特色高等职业院校,河南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河南省教育厅首批应用型本科教育试点院校,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院校,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从校园里设施完备的实训基地到田间地头的乡村振兴服务现场,从课堂上的精彩理论教学到企业中的扎实实践锻炼,商丘职业技术学院以坚实的步伐,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以昂扬的奋斗姿态跑出职业教育发展“加速度”。
党建引领铸魂育人 思政领航培根固本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将党建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保障,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精心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实现决策科学化、管理民主化以及监督全程化。在“十四五”期间,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校师生取得国家级、省级荣誉40多项。同时,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59个支部顺利完成换届,20个支部被评为样板党支部,19个党支部实现“双带头人”全覆盖。此外,党员队伍建设持续优化,新发展党员1800多名,进一步彰显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校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加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多项研究成果被相关部门采纳。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校报等媒体平台,及时传播学校的发展动态、教学成果及师生风采等,有效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学校紧抓课堂、社团和社会实践“三个阵地”,认真落实党政干部联系班级工作制度,构建以“思想教育、管理服务、素质拓展”为主线的学生教育体系。扎实推进“青马工程”,开展培训90多次,参训学员1000余人。着力打造学工队伍,选拔254名教师组建专兼结合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
学校高度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通过开展“开学思政第一课”“思政微课”“商丘红色大讲堂”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教学改革赋能发展 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按照“核心专业+关联专业”的模式整合专业资源,精准对接国家战略产业、省重点产业和商丘区域主体产业,形成了“4·5·3”的专业群格局。
学校构建“通识教育筑基、专业教育强技、创新创业赋能”的递进式课程体系,实现教学标准与职业资格、教学内容与岗位技术的深度对接。在精品在线课程建设方面,学校建设省级精品在线课程25门、院级精品在线课程75门,完成省级教学教改项目立项8项,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
学校高度重视实训条件优化,不断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建设国家级协同服务创新中心1个、省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工作室5个;校企共建实训室10个、创新基地6个、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0个;共建德道农业校企研发中心马铃薯生物育种重点实验室1个。
学校牢固树立“人才强校”战略,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整体水平。5年来,学校共招聘教师198人,引进博士10名。学校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评审通过正高级职称14人,副高级职称67人,中级职称110人。打造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5个,教师党支部书记实现“双带头人”全覆盖;培育河南省文明教师6名,培养省级骨干教师36名,培育省级教学名师8名;培育“双语”教师60人,“双创”教师60人。
学校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5年来,学校共发表论文1008篇,共立项科研项目659项,结项(鉴定)市厅级以上项目527项,获得市厅级以上成果奖528项,出版著作、教材190部,获得专利112项,软著14项。
产教融合协同发展 校企合作互利共赢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产教融合政策要求,加强与商丘市政府的合作,大力推动市域产教融合。通过校政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实现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的深度融合,为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2024年4月,学校牵头建设的豫商经济技术开发区产教联合体获批河南省市域产教联合体。
学校牵头组建全国冷链食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头成立“河南省教育与体育骨干职业教育集团”等4个职业教育集团。通过产教联通,学校与行业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工作,有力推动行业产业的升级发展。
学校与200余家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携手华中数控等企业共建4个产业学院。依托市域产教联合体及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积极推进“五金”建设改革。学校获批教育部及河南省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新能源汽车省级现代学徒制示范点通过验收,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生产性实训基地获批省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中心。
学校年均考察企业超百家,拓展就业岗位2000余个,推动了产业、专业、就业“三联动”。在合作发展层面,学校共建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共建了16个省级研发中心及4个大师工作室;依托基地优势,获批“商丘市智慧建造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学校通过校企联合,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适应性,为企业输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也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服务社会彰显担当 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乡村振兴学院建设,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围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要求,开展“1+X”证书及“人人持证,技能河南”等培训,完成“1+X”职业技能证书鉴定50多种,为学生和社会人员提供多样化的技能培训和考证服务。
5年来,学校共培育高素质农民1212人,连续3年在全省高素质农民培训绩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学校还举办“头雁工程”培养班和“乡村振兴大讲堂”,培训学员300人,选派优秀学员到商丘市示范区和梁园区进行基层实践。学校的10支乡村振兴服务队常年开展乡村振兴服务工作,年均开展“三农”专题讲座30次,提供科技服务3000多人次。
学校建成河南省示范性老年大学,配备茶艺室、书画教室、音乐厅等11个专业教学场所。采用“线上+线下”双轨教学模式,自主开发“商丘银龄研学游”特色课程,打造“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智慧老年教育平台,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学校持续优化校容校貌,以历史名人和名言命名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形成深厚的历史文化氛围。着力打造和美校园、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美丽校园和文明校园,实现校园环境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完美统一。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智慧环境升级、管理效能提升、数据治理优化、信息化赋能4项工程,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服务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支撑。
2023年5月,学校被河南省政府授予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荣誉;各院部培育形成“一院一品”文化品牌项目16个,其中“构建‘六位一体’思政育人平台,探索‘三全育人’新路径”项目被授予“2023年度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将紧紧围绕商丘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商丘职院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作者:马卓昊 侯志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