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构建产业人才新生态 赋能能源战略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5-11-06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报》2025年11月06日07版
在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与“双碳”目标纵深推进的时代背景下,鄂尔多斯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历史使命。面对能源产业一度出现的“招生难、招工难、教学难、实习难、留人难、发展难”等多重困境,鄂尔多斯职业学院以“连接教育与产业”为己任,以“构建产业人才生态”为战略支点,通过政府、企业、行业、学校“四方协同”机制,实现了从人才供给到产业服务的全链条重构,为区域乃至国家能源战略注入了持续、强劲的人才动能。
生态筑基:破解“供需错配”,筑牢人才供给防线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而供需失衡往往是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瓶颈。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鄂尔多斯职业学院从产业需求出发,构建全方位的人才供给体系,为能源产业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构建产业需求动态响应机制。学校联合市能源局、人社局及国家能源集团、伊泰集团等近百家企业,构建“职教集团-产业学院-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市域产教联合体”四维联动体系,精准锚定煤矿智能开采、机电维修、化工安全等近20类紧缺岗位。基于产业需求动态调整专业布局,学校打造了“煤矿智能开采技术专业群”与“煤炭清洁利用技术专业群”,覆盖从采掘、集控到清洁转化、安全管控的全产业链环节。目前,两大专业群与地区能源产业链匹配度高达98%,年培养人才2300余人,有效填补了产业人才缺口。
创新“订单培养+认知重塑”双路径。为破解“招生难”,学校与10余家龙头企业合作开设30余个“能源订单班”,占核心专业招生计划的80%,推行“入学即签就业意向、实习即入企顶岗”模式,并由企业设立奖学金、发放实习补贴,显著提升专业吸引力。同时,学校通过举办校企开放日、制作《老金探校》《焊出个未来》等系列短视频,重塑社会对能源行业的认知。在2023年,煤、化专业报名人数较2019年已增长10倍,扭转了“招生冷、用工荒”的被动局面。
资源融合:突破“教学实习瓶颈”,强化实战能力培养
教学与实习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环节,然而能源化工产业的特殊性给传统教学实习带来了诸多挑战。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打破传统办学思维的束缚,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创新教学与实习模式,有效突破瓶颈,为学生搭建起高效的实战能力培养平台。
打造“虚仿+实体”综合实训体系。能源化工产业设备昂贵、场景高危,传统教学难以开展真实场景下的实操训练。为此,学校打破“闭门办学”旧模式,创新“政府补、企业捐、院校筹”多元投入机制,投入近2亿元建成综合实训中心。虚仿中心搭载智能综采VR系统、化工高危场景模拟器等设备,可模拟120种高危场景,年服务实训达2.1万课时;实体中心则引入国家能源集团捐赠的全套采煤设备及蒙苏经济开发区共建的化工安全模块,实现“教学-生产-培训”一体化。
推动“企业导师+任务包”教学模式。企业年均派遣30名技术骨干入校授课近500课时,将“智能综采集控操作”“煤基可降解材料制备”等核心技能拆解为“实操任务包”,学生在真实设备上完成“拆装-调试-故障排查”全流程训练。教学与岗位匹配度从六年前的不足50%提升至90%以上,学生顶岗实习期即可基本胜任岗位要求,极大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
构建“三方协同”实习保障机制。学校联合政府与企业构建实习保障体系,教育、人社部门协助组织学生考取特种作业证书,企业配备实习主任与带班师傅,按月发放实习补贴。学校强化“岗前安全特训”,并签订《实习安全三方协议》,明确各方权责。2025年,企业接收实习生意愿提升至60%,800余名实习生全部实现专业对口实践,“实习难”问题得到缓解。
全周期赋能:破解“留人发展难题”,激活人才成长动能
留住人才、助力人才成长,是人才生态建设的重要闭环。鄂尔多斯职业学院从情感认同、政策保障等多方面入手,构建全周期赋能体系,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广阔的成长空间,让人才愿意留下来、成长起来。
强化产业认同与职业规划引导。学校开设“能源化工职业认知”课程,邀请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企业劳模进校分享成长经历,组织学生参与“能源化工产业调研”“绿色矿山建设”等实践项目,增强学生对能源产业国家战略意义的理解。所有“订单班”实行“双导师制”,企业导师进校传授岗位技能,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及时化解“岗位压力大、职业迷茫”等问题。
构建“成长兜底”政策保障体系。政府出台艰苦岗位就业补贴政策,毕业生留岗满5年可申请大学期间学费全额返还;企业明确“基础岗—技术岗—管理岗”三阶晋升路径,平均晋升周期缩短至1.5年;学校开放“终身复训”通道,整合320余门能源进阶课程,并联合内蒙古工业大学开设专升本专业,满足人才学历提升需求。截至目前,学校能源类专业实习生留岗率升至70%,一年晋升率达到30%,实现了“学生愿留、企业愿用、人才能成长”的多方共赢。
生态成效:赋能产业升级,形成示范辐射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构建的产业人才生态已取得显著成效,不仅为区域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更形成了具有推广价值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在行业内发挥着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成为区域能源产业“人才引擎”。截至2024年,学校累计输送技术技能人才2100余名,培养实习生1800余人,直接缓解区域能源产业1.8万个岗位缺口,人才生态的建设有力推动了产业升级。
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示范模式。学校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煤炭行业教育成果特等奖1项,全国化工行业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省级以上荣誉30余项。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编写校企合作教材10部,其中2部获评自治区“十四五”规划教材。该模式已在内蒙古地区多所院校推广,核心专业生源增长率、企业适配率、实习生接收率全面提升,为全国能源战略基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鄂尔多斯方案”。
在新时代能源革命与职业教育改革深度融合的历史浪潮中,鄂尔多斯职业学院以具有前瞻性的生态思维,重塑产教融合新路径,成功破解了学校长期以来困扰能源产业的人才困境。面向未来,学校将持续拓展产业人才生态的边界,联合榆鄂宁、山西晋北等能源基地成立“跨区域能源人才培养联盟”,量身定制差异化人才培养方案;投入1500万元迭代虚拟仿真系统,将绿色煤化工、氢能储运等新兴能源设备模拟覆盖率提升至95%;创新推出“资源置换”计划,为中小能源企业提供定制化培训,以此换取企业开放岗位供学生实践,推动人才生态从“龙头主导”向“全域参与”的更高层次升级,持续为国家能源安全与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职教力量。
(信息来源:鄂尔多斯职业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