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构建“4+5”帮扶模式,助力边疆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10-23 信息来源: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学校”)作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国家优秀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积极响应号召,强化使命担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新疆、西藏、云南、贵州等7所院校签订帮扶协议,构建“四大”帮扶机制,实施“五位一体”帮扶举措,破解帮扶职业院校发展难题,为边疆地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精心谋划,构建“四大”帮扶机制
学校成立帮扶领导小组,“点对点”制定《唐工大对口帮扶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方案》《唐工大支援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构建长效帮扶机制。
一是校领导亲自挂帅,量身定制帮扶计划。校领导多次深入帮扶院校进行实地考察,详细了解各院校的办学条件、专业发展、师资队伍及学生培养等方面的情况,根据各院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量身定制具体的帮扶计划和实施方案。通过设立专项帮扶基金、捐赠教学设备、共享教育资源等措施,确保帮扶工作精准到位,切实提升帮扶院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遴选帮扶团队,确保帮扶工作有序开展。学校组建由优秀教师和管理人员组成的帮扶团队,明确团队职责和任务,确保帮扶工作有序、高效进行。帮扶团队与帮扶院校建立定期沟通机制,通过线上会议、实地走访等方式,及时了解帮扶进展,解决帮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帮扶措施落地见效。同时,帮扶团队还积极组织各类交流活动,促进双方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增进彼此了解和友谊。
三是创新帮扶方式,提升帮扶工作实效。学校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帮扶模式,结合帮扶院校的实际需求和特点,灵活采用“一对一”精准帮扶、“一对多”联动帮扶等多种方式,实现帮扶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时,学校还注重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工作,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途径,拓宽帮扶渠道,增强帮扶力量,为帮扶院校提供更多元化、更高质量的教育支持。这些创新举措不仅丰富了帮扶形式,也进一步提升了帮扶工作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四是优化评价机制,保证帮扶工作质量。帮扶团队与帮扶院校共同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帮扶效果评价体系,从教学质量、学生成长、师资力量、学校管理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定期评估与反馈,及时发现帮扶工作中的亮点与不足,及时总结,形成工作报告,诊断改进,为后续的帮扶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改进方向。
二、精准对接,实施“五位一体”帮扶举措
围绕西部职业院校发展中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学校加强与帮扶院校的交流合作,聚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教学能力建设、科研能力建设、学生技能培养等维度精准实施帮扶举措,破解发展难题。
一是聚焦专业建设,破解与区域产业适配性难题。学校以动车组检修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国家高水平专业群为龙头,针对帮扶院校所在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先后选派全国先进工作者戴琨、杨珍明等15批专家教授和100余人次赴新疆、西藏、贵州、云南等职业院校开展专业对接,指导相关院校制定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专业建设规划。通过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使帮扶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匹配度平均达到80%以上,学生就业率提升5个百分点。
二是聚焦课程建设,破解课程内容滞后难题。学校针对帮扶院校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脱节的问题,积极引入行业前沿技术和最新科研成果,优化课程体系。选派张晓辉、孟广双一批技术专家驻疆帮扶,遴选世赛教练、企业专家线上指导。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帮扶院校教师提供课程开发、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其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同时,学校还与帮扶院校共同开发了一批与区域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特色课程,确保课程内容紧跟行业发展步伐,部分被帮扶院校实现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建设“零”的突破。
三是聚焦教师教学能力建设,破解教学水平弱难题。学校建设虚拟教研室,组织系列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活动。一方面,邀请知名教育专家和本校优秀教师,通过线上讲座、工作坊等形式,分享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引导帮扶院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定期接收帮扶学校教师来校学习,实施“一对一”帮扶计划,由本校优秀教师与帮扶院校教师结对,进行个性化指导和帮扶,针对其在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助力其快速成长。经过实践,帮扶院校在省级以上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30余项,教学能力大幅提升。
四是聚焦科研能力建设,破解成果转化难题。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优势,针对帮扶院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不足的问题,积极利用15个市级以上科研平台,选派优秀科研团队与帮扶院校开展联合攻关,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通过搭建科研成果展示与交流平台,定期组织科研成果对接会,促进帮扶院校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同时,学校还为帮扶院校提供科研管理与创新方法培训,提升其自主科研能力和成果转化效率,有效破解了科研成果转化难的瓶颈问题,其中新疆兴新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技术服务到款额年均突破1000万元,为后续升本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五是聚焦技能培养,破解技能提升难题。学校针对帮扶院校学生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指导帮扶院校引入了先进的实训设备和教学资源,量身定制技能培训计划,对标国家级技能比赛标准开发技能培训项目,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和知识。同时,学校利用20个省级以上实训基地,接纳帮扶院校学生来校集训,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学校还定期举办技能大赛和职业技能鉴定活动,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为他们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截止目前,帮扶院校在国家级技能竞赛中获奖20余项,学生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三、精确扶持,帮扶工作结硕果
近年来,学校为西部地区培养学生近800名,毕业后回到家乡扎根西部建设边疆,为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贡献力量。帮扶的院校中3所院校成功入选国家“双高计划”,2所院校成功升格为职业本科院校或纳入升本规划。学校成为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协作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学校领导当选为联盟副理事长。帮扶经验在全国高职教育服务“一带一路”暨西部高职教育发展研讨会、职业教育东中西部协作对接会等重要会议进行分享,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贡献唐工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