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让劳模工匠走进校园、走近学生
发挥劳模工匠作用构建育人体系
发布时间:2025-10-22 信息来源: 《工人日报》(2025年10月22日 06版)
秋季开学,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迎来近5000名新生,校团委特别邀请了广东省劳模王原鹏和张扬娣现场展示茶艺,让新生一入学就接受”三个精神“的教育,感受劳模的风采。该校密切联系劳模工匠,积极发挥劳模工匠作用,以“三个精神”为核心,构建了“思想引领铸魂,劳动养成固本,技能提升强基”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林海表示,工会院校要发挥主力军作用,教职工要发挥主人翁意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劳模工匠作用,从思想引领、劳动养成、技能提升三个方面构建育人体系。
该校常态化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劳模大讲堂”等品牌活动。自2023年3月集中聘任109名国家级、省级劳模以来,已成功举办15场全国劳模报告会、47场劳模主题党课、105堂劳模班会课,让劳模工匠真正走进校园、走进教室、走近学生。
今年6月份,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举办2025届毕业生毕业典礼,特邀全国劳模、大国工匠,中国广核集团特级技师乔素凯参加并给毕业生深情寄语。
乔素凯回顾了从技校学徒到核燃料操作专家的奋斗历程,以“12万步操作零失误”的纪录诠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分享带领团队攻克“燃料组件水下智能装配系统”等“卡脖子”技术的经历,彰显技能报国的使命担当。作为核燃料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他带领青年团队获60余项国家专利,推动核电国产化进程。乔素凯特别强调,新时代工匠人才要“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号召学子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指引,在各自领域“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乔素凯的事迹让同学们深受鼓舞,毕业生们纷纷表示,投身到一线生产岗位以后,要踏踏实实钻研技术、提升技能,在奋斗中绽放最美青春。
该校还请劳模工匠、技术能手参与教材编写,构建“三级递进,三方协同”教材编写体系,开发校企双元合作活页式教材、工会(产业工人)培训教材,形成“基础理论筑基+劳模案例铸魂+实践技能赋能”的模块化教材。引进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建立劳模工匠和专业教师相结合的“雁阵式”教学创新团队,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名师(名匠)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教学科研平台,形成“头雁”带领,“新雁”创新、“雁群”协作的金师培育体系。联合劳模工匠共建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还原真实技术场景,打造“教学工厂”,建立“项目共研、人才共育”的双向机制,融入劳模工匠元素,打造具有工匠文化特色的实训环境。广东工匠学院育训并举,开展产业工人培训,构建 “培训-认证-就业” 全链条技能人才发展路径。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打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与“车间课堂”,让学生跟随劳模工匠在真实产业场景中锤炼技能,近三年,学生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高校模拟集体协商大赛、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斩获金银铜牌、一等奖等荣誉。学校以工匠精神铸造人,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推行“双师”教学与“大师工作室”模式,由劳模工匠手把手传授技艺,引导学生追求卓越。毕业生职业技能认证通过率持续提升,就业率稳居该省前列,涌现出助农增收千户、打造区域特色品牌的优秀学子,他们成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技能名片”。
(记者 叶小钟 ;通讯员 刘喜民 张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