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要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5-10-21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21日第5版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快速调整升级,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消费者高品质、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扩大,技术技能人才的胜任力标准日益呈现出“岗位技能+信息技术+创新协作”的融合特征。因此,急需高职院校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教育供给结构,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促进教育链和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衔接,满足我国劳动力市场变化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

确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新理念。在产业技术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越来越普遍,企业急需能够在生产一线解决现场复杂问题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技术技能人才具备跨专业知识结构、多元化技能体系及综合职业素养,善于突破单一专业领域限制,通过知识与能力整合,解决复杂生产场景的系统性、交叉性问题,做到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高职院校要主动打破“重技轻道”“专才培养”的传统人才培养理念,正确处理好专业能力“敲门砖”和全面发展“新要求”的关系,积极引导学生从“单一技能”转向专业能力、通用能力、职业素养“三维融合”发展,成长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形成更高效、更专业、更精准的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局面。

打造“协同型”专业发展新生态。专业是连接高职院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基础平台。专业群是基于产业、工作和技术逻辑的专业组合,是解决传统专业结构松弛、口径狭小所带来的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适配性、整体性、协调性欠佳问题的关键支点。高职院校要按照“外部对接产业链或岗位群”“内部构建依存关系”的原则,推动“业内聚集”或“交叉复合”式专业组群建设,完善同类、同质、相近、交叉专业教学资源整合机制,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效益最大;创新管理体制,实行“以群建院”,打通资源在专业建设间的制度和空间壁垒,实现专业群内课程重构,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顶层综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系统化提升专业群基础课程的“宽度”、专业领域课程的“专精度”、综合项目课程的“融合度”。同时,以数字化交叉集群为主要手段,按照“微而新、小而精”原则,推动“数字+”传统专业的重构,大力推进微专业建设,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着力提升学生跨专业交叉融合能力。

完善“耦合型”产教融合新机制。产教融合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随着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新型产教跨界组织的产生与发展,推进跨界组织的“真融真合”成为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关键。高职院校要强化融合跨界理念,推动校政企行多元主体在专业规划、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等各环节的“化学反应”;协同创新“订单培养”“预就业创业”“学训赛创融合”和分段式培养等教育教学模式;以科教融汇理念引领教学方式创新,开展研讨式、混合式、项目化教学,设立科教融汇型产业学院、工程师学院,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行业企业的产学研活动,实现“科研—教学—学习”互融互促的良性循环。同时,建设贴近生产的实践基地、校内生产线实训车间、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开展学生主导、环境仿真、跟岗顶岗的实践教学,推动学生获取岗位真实体验,提升知识技能的应用和迁移能力。

优化“双师型”教师建设新路径。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离不开一支懂理论会实操、能创新善跨界的复合型教师队伍。面对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跨界教学整合力培养偏弱、多科际教研创新力培养疲软、跨界协作教学共情力培育缺乏等问题,高职院校要勇于打破教师分属不同专业学院管理的传统模式,开展不同专业教师间“手拉手”活动,组织不同学科背景教师协同共建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和资源;建立校企师资流动的“旋转门”机制,实施高层次人才“互聘共享”和“柔性引进”计划,校企混合师资联合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联合开展竞赛指导、兼职授课和科创服务等工作;实施教师复合能力提升“一人一策”计划,强调教师“一专多能”或“一主多辅”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突出多学科专业知识雄厚、跨学科技能高超、整体素养高、综合能力强的教师培养,推动教师主动求变应变。

形成“立体型”人才评价新体系。评价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挥棒”。当前,高职院校的师生评价体系不同程度存在评价内容上倚重“实用性”而忽视“完整人”的考量,评价方式上缺乏过程性与情境性,评价主体上多元协同不足、个性化评价缺失等问题,与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尚不适应。高职院校要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和复合型人才特质,在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上强化整体设计,探索构建有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师评价与教学评价标准,更加关注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强化综合性评价,构建“以发展为本”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以智能平台为依托,为评价提供支撑服务,坚持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共性评价与差异化评价、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实现人才培养评价从“分数导向”向“能力增值”的转型。

作者:潘玉驹系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