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职业学院:打造低空经济产教融合新高地,赋能区域产业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5-10-11
随着低空经济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滨州职业学院积极回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搭建协同平台、推进具体项目,系统性布局低空经济领域,为滨州市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深化对接研讨,精准服务产业需求
学校主动融入全市低空经济发展大局。2025年,市领导多次到校调研指导,为学校低空经济领域发展指明方向。以此为契机,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对接活动:举办“科转赋能汇”企业进高校活动,促进校企在技术研发、人才培训等方面合作;承办低空经济专题培训班,搭建交流平台;与滨州新能源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对接,共同探讨人才培养与就业路径,确保教育链与产业链紧密衔接。与南航无人机研究院专家多次会谈,深入探讨“无人机技术应用”高职专科专业建设方案,为专业申报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搭建共建平台,凝聚产业发展合力
平台建设是关键支撑。学校于2024年底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学院,整合校内资源,着力培养产业运营管理人才。2025年6月,在市委市政府统筹下,学校作为发起单位,联合市内三大产业园区、龙头企业、高校及行业协会等40余家单位,共同组建“滨州市低空经济产教联合体”。这一创新平台有效整合了“政校行企园”多方资源,构建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三、务实推进项目,夯实人才培养与技术服务根基
学校以具体项目推动建设落地。在人才培养上,产业学院积极参与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并开设“低空无人机智能应用技术”微专业,启动“无人机技术应用”高职专科专业申报,精准对接行业智能转型需求。在技术服务上,学校BIM团队为高铁物流园区建设提供技术服务,解决了施工测量难题;与长空科技合作承担“黄河大桥无人机巡检”项目,展现了技术应用能力;完成了“森林火场环境探测无人机系统研究”揭榜挂帅项目,联合攻关无人机AI识别技术,在森林防火、农业植保、路况监测等多场景开展测试与应用示范,识别准确率超过98%。在社会培训上,学校正建设无人机实训平台,面向部队等开展专项技能培训与认证,服务军民融合需求,完成CAAC无人机驾驶员培训300余人。
通过上述举措,滨州职业学院在低空经济领域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支撑体系。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为滨州低空经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