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青年:“中国教师为我们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发布时间:2025-10-08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报》2025年10月08日04版
“我学会了焊接机、铣床和车床等设备的基本操作。在济南职业学院的学习经历,让我掌握了多种设备的操作技能,现在完成技术工作时更有信心了。”埃塞俄比亚青年乔峰说。 你了解中国的职业教育吗?你最期待从中收获什么?它为你的职业发展带来了哪些帮助?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多位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青年学员。他们普遍表示,中国的职教院校能够紧密结合当地企业的实际需求设置课程,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也与中国教师建立了深厚情谊。 这一切的起点,往往源于一次偶然的接触。埃塞俄比亚青年乔峰和白云最初是通过“汉语桥”线上课程接触到中文和中国的教学模式的。白云坦言,在中资企业工作,汉语沟通能力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为了系统提升这些能力,她选择进入济南职业学院推动的“职教出海”项目。 近年来,为更好服务国际产能合作、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中国多所职业院校积极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合作探索。据济南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6年起,学院先后实施了面向莫桑比克的职业院校师资培训、“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并与埃塞俄比亚合作创办“埃塞俄比亚班·墨学院”等项目,为“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培养了大批本土化技术人才,也搭建起一座座跨文化交流的友谊之桥。 以“埃塞俄比亚班·墨学院”为例,项目团队在与中材国际埃塞子公司各项目负责人多轮沟通后,精准开设了焊接基础、电工基础、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国际中文等15门课程。这些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高度契合企业实际需求,显著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 “机械制图和机械设备维护保养等课程非常实用。中国教师把他们在这些领域的先进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我们,对我们帮助很大。”埃塞俄比亚学员王阳用“绝佳的机会”来形容这一项目。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课程内容与他的职业高度相关,极大提升了他依据技术图纸进行决策、计算工程量清单的效率。 如今,中国“职教出海”正以“技术”为纽带,将自身发展经验与合作国共享,不仅助力当地青年实现职业梦想,也为全球技能人才培养贡献着中国方案。 在王阳看来,中国教师特别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这与他此前接受的以理论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形成鲜明对比。“课堂上,老师会直接演示技能在真实工业场景中的应用。”他说,“这种实操教学不仅让我们直观认识了设备和工具,更帮助我们将所学迅速转化为工作能力。” “中国教师为我们搭建起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乔峰感慨道。 在济南职业学院公共与国际教学部教师王乐的印象中,乔峰和白云的眼神里,始终闪烁着对语言学习的热忱与对职业技能的尊重。线上授课期间,乔峰常常对着镜头举起圆锉、锉刀等工具,用尚显生涩的中文向老师请教操作要领。从最初腼腆地点头回应,到后来能在课堂上流利说出“请把工件放在钳工台上”这样的专业指令,他们的进步令王乐深受触动。 “他们的成长不仅体现在语言表达上,更体现在心态的成熟与自信的提升。”王乐说。2024年12月,她赴埃塞俄比亚实地回访,亲眼见证了学生们的蜕变:车间里,白云已担任小组长,熟练运用中英双语协调中国师傅与本地工人之间的沟通;乔峰则成为操作标兵,能用清晰的中文准确描述每一道工序。“看到他们真正把所学用在工作中,我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王乐言语中满是温情。 这种“看得见的成长”,正是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生动缩影。济南职业学院中德技术系系主任刘延利表示:“‘职教出海’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职业教育的水平与实力,更提升了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软实力。”在他看来,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国际化,既是为海外中资企业培养本土化技术人才的现实需要,更是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在“埃塞俄比亚班·墨学院”的课程设计中,这一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技术课程不仅标注中文术语的拼音与英文释义,还专门设置“中文+文化”模块,融入中国传统节日、礼仪习俗等内容。非洲青年们发现,这种“中文+职业教育”的模式,巧妙地将语言学习、技能训练与文化传播融为一体。 乔峰坦言,正是国际中文课程帮助他顺利融入中资企业的工作环境,“在沟通与协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白云则特别提到,汉语教学中常融入丰富的文化细节——从节日问候的礼仪、商务场合的成语运用,到日常交往中的称谓规范,“这些看似微小的元素,让我逐渐理解中文背后蕴含的文化逻辑与人际智慧。” 在王乐等一线教师看来,中国职业教育与世界的互动,是一场“双向奔赴”——既分享中国经验,也汲取多元视角;既助力全球技能人才培养,也推动世界经济的包容性增长。作为这一进程的受益者,白云和乔峰已有了新的志向:成为中埃企业间技术协作与人文交流的桥梁。“希望我们能促进两国在技能共享与理念互通上的深入合作,让彼此走得更近、合作更实。”白云说。 “感谢中国教师帮助我们实现职业成长,为我们打开了通往新机遇的大门。”乔峰的话语,朴实而真挚。 (记者 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