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电职院:开辟职教出海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9-26 信息来源: 《科技日报》2025年9月26日06版
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以西约180公里,群山环绕之中,额勒赛河畔,柬埔寨第二大水电站——中国华电额勒赛下游水电站源源不断地向城市输送着清洁电力。
“为解决柬埔寨本土化水利电力专业人才缺乏问题,我们与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桂水工坊’职业教育基地,以‘中文+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共同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国华电额勒赛下游水电项目(柬埔寨)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刘新喜说。
近年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西水电职院”)积极打造水电“职教出海”“桂水品牌”,勇做水利国际化产教融合发展的赋能者,成功探索出一条“教随产出、产教融合”的职教出海新路径。
打造国际合作平台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产能合作日益紧密,但技术技能人才短缺成为许多合作项目面临的共同挑战。“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贴近产业需求。我们不能关起门来办学,必须坚持‘教随产出、产教融合’,主动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广西水电职院党委书记李林说。
2022年,广西水电职院牵头组建中国—东盟能源职教联盟,整合政行企校四方优势资源,搭建水利类和能源类院校对话交流与合作平台。通过联盟赋能,该校与海外合作院校共建海外培训基地“桂水工坊”,开展技能培训、留学生教育、资源共建等项目。
2023年,“越南桂水工坊”应运而生。广西水电职院与越南河内越美专科学校、越南中部水利经济科技学院等多家院校和企业签署备忘录,在人才共育、专业标准输出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广西水电职院专业特色鲜明,教学方法先进,其中许多专业与越南就业市场契合度高。期待两校在师资建设、学生培养、资源共建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越南河内越美专科学校校长陈氏美姮说。
目前,广西水电职院已与7个东盟国家开展合作,共建5个“桂水工坊”,为产教融合与国际合作注入新动能。
共建现代工匠学院
从节水灌溉到智能电力,绿色技术正逐步改变着柬埔寨能源发展面貌。在这一背景下,2023年,广西水电职院和柬埔寨波雷烈国立农业学院共建中国—柬埔寨绿色能源现代工匠学院。
广西水电职院校长刘存香坦言:“柬埔寨等东盟国家绿色能源技术人才缺口较大,而广西与东盟地域相近、文化相通,正是中国职教‘出海’的最佳试验田。”
在与柬埔寨共建“桂水工坊”的基础上,广西水电职院将“桂水工坊”升级打造为中国—柬埔寨绿色能源现代工匠学院。2023年9月,中国—柬埔寨绿色能源现代工匠学院入选广西首批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立项建设名单。
“我们根据柬埔寨能源发展特点和‘走出去’企业的用人需求,将优势办学资源与企业优势产业资源相融合,以现场工程师培养方式培养现代工匠学院学生。”刘存香介绍。
据了解,中国—柬埔寨绿色能源现代工匠学院采取“223”人才共育模式。学生拥有中柬双学籍、学生与学徒双身份,在国内院校、中资企业、柬埔寨院校三地联动培养。这一举措为深化中柬共育国际技能人才开辟了新路径。
助力企业海外发展
水流奔涌,机组轰鸣。在中国华电额勒赛下游水电站里,有一个年轻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检修维护部电气二次班班长梁耀明,只有30多岁,却已担负起保障水电站安全运行的重任。
“广西水电职院的实训环节对我的技能提升至关重要,缩短了我在额勒赛水电站的工作适应期。”梁耀明说。
作为广西水电职院的毕业生,梁耀明的快速成长得益于学校实施的“精招—精教—精管—精放”四精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该模式,广西水电职院积极服务国际产能合作,为企业定向输送优秀毕业生至生产一线,助力企业海外发展。
“广西水电职院共为我们输送了27名优秀毕业生。他们目前都已成长为公司的管理技术骨干,有效保障了企业本土化发展。”中国华电额勒赛下游水电项目(柬埔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文亮说。
除了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广西水电职院还以职教资源国际化建设为支撑点,加快推动中国水电行业标准和职教标准走向世界。
目前,广西水电职院结合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农业水利产业链关键技术、关键环节和核心岗位,结合学校现有优质职教资源,开发相关优质课程、优质教材和培训资源包40余项,输出相关教学标准和岗位标准2项。《水利工程施工》专业标准获得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技术教育区域发展中心认证,并面向东盟区域推广。
从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到推动中国职教标准走向世界,广西水电职院的国际合作,正成为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亮丽名片。
(记者 刘 昊 通讯员 汪 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