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

——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开展2025年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9-24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9月24日12版

青年大学习、青年大宣讲、青年大调研、青年大实践……2025年暑期,在江西省教育部门统一部署下,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周密安排,组织8支队伍、近130名师生,深入开展“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文化赣鄱行”高校学子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活动以“农耕文化”为主线,通过实地探访江西“农耕、红色、客家、陶瓷、书院、赣商、茶叶”等地域文化,引导青年学子感受赣鄱文化的厚重底蕴,挖掘江西文化当代价值,了解新时代江西发展实践,书写“强国有我 赣鄱有我”的青春答卷。

  寻脉稻作文明

  青春赋能乡村

  从“一粒稻谷”看粮食安全与青年担当,大暑时节,一堂特殊的思政课在“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开讲,学院领导希望学生们争做“知稻的读书人”“下田的新农人”“强国的新种子”,在乡村振兴中践行“五粮文化育人”理念。学院“禾下足迹”实践队师生在万年县围绕“粮食品种保护”“智慧农业调研”“田间课堂”“博物馆研学”“非遗技艺体验”等主题,走进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博物馆、稻作文化馆,深入探寻稻作文明的历史脉络,感悟中华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

  学院“光明”实践队师生在安义县实地观摩现代农业科技应用、与新农人深度对话、聆听农业企业家扎根赣鄱大地的奋斗故事。活动期间,学院先后与万年县裴梅镇政府部门、江西省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举行了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粮安学堂”实践基地揭牌仪式,校地、校企共建思政实践育人大平台,让工贸学子在稻作文化中厚植知农爱农情怀,在泥土的芬芳中承继强农兴农担当。

  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文化使命

  学院红色班级“星火粮安班”实践队师生在寻乌县开展红色主题微党课、红歌领唱,走进寻乌调查纪念馆重温光辉历史,实地感悟寻乌调查唯实求真精神。师生们在井冈山市先后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八角楼革命旧址群等地,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感悟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执着的奋斗精神。学生们纷纷表示,要从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中汲取强大信仰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学院“茂茂”实践队师生走进赣县白鹭区古村,参观客家建筑、学唱东河戏、学习擂茶技艺,感受客家文化独有的韵味,增进青年学子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认知与认同。学院“粮安先锋”实践队师生行走于千年瓷都景德镇,探访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御窑博物馆和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系统观摩了陶瓷拉坯、塑形、施釉等核心传统工艺,深刻感悟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文化传承的时代使命。学院“小水滴”实践队师生走进豫章书院、鹅湖书院、白鹿洞书院,充分发掘传统书院的教育理念、学术思想、人文精神等,并将实地探访的珍贵素材精心制作成书院文化系列视频。学院“见微”实践队师生追寻赣商足迹,在上饶河口古镇回溯昔日茶帮的辉煌遗迹,在九江市方志馆参观“江南米市”专题展区,深刻感悟赣商“厚德实干、义利天下”的责任担当。学院“赣鄱青穗”实践队师生深入狗牯脑茶核心产区,参与茶叶采摘与非遗制茶技艺实践,进一步强化了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认知。

  聚焦志愿服务

  提升育人实效

  结合暑期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学院各实践队师生深入乡村、企业、社区等,聚焦社会热点、基层难点问题,通过开展理论宣讲、技术服务、乡村振兴、生态保护、课业辅导、文艺服务等实践活动,在服务奉献中擦亮青春底色,在躬身力行中展现工贸学子的奋斗风采。如,“光明”实践队用群众喜闻乐见的“青言青语”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开展3D打印技术科普和体验活动,展示现代农业与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见微”实践队与荷塘乡干部座谈交流,结合对当地陶瓷、酱坊、莲产业的深入调研,提出深挖文化内涵、搭建推广平台、实施差异化发展等实用建议,并开展“莲乡启智,直播兴农”活动。“茂茂”实践队以沙画、红色故事、舞蹈等多元形式,为信丰县当地留守儿童打造了一堂堂生动的沉浸式美育体验课。

  学院聚焦成果转化,引导师生们围绕“学习新思想”“传承红色基因”“探寻粮安密码”“发扬赣商精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创作了一大批优秀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成果,撰写优秀调研报告121篇、拍摄精彩短视频18个、形成采访实录12篇、设计精美文创产品23件,并通过成果展览、巡回宣讲、主题研讨等形式推动成果应用,形成各部门齐“发力”、各实践队勇“践行”、百余名师生比“创意”的生动局面。

  (万晓波 冯训阳 陶欣桐)